阜外医院刘盛等报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验:56例手术全部成功,仅5例肺动脉压改善不理想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手段,但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近日,阜外医院心外科刘盛等在本刊介绍了该中心积累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在2015-01至2016-11,该院心外科共完成5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有2例出现灌注肺,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术后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均明显改善。术后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
中位随访150天期间,48例患者NYHA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8例患者心功能处于Ⅲ~Ⅳ级。有5例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改善不理想而行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治疗。
灌注肺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严重并发症,欧洲多中心数据表明术后约9.6%并发灌注肺,而该中心仅为3.6%。
对于灌注肺,刘盛等介绍说,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减少血容量、降低心排量、PEEP通气以及必要时ECMO辅助呼吸,其目的在于将心排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同时,降低肺毛细血管向肺实质渗出的渗透压。
大剂量激素使用对灌注肺的治疗没有明显意义,反而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对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在这项研究中,均给予吸入或静脉应用前列环素类药物,同时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维持心排量。
此外,还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他们指出,对此以对症处理为主,术后可予以小剂量镇静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术中严密监测脑氧饱和度。
术中逆行脑灌注对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并无明显作用。
对于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用于术后残存肺动脉高压者,此外术前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存在手术禁忌者均可使用。在这项研究中有约30.36%术后出现残存肺动脉高压。
就抗凝药物而言,术后早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肝素钠抗凝治疗,约48 h 可逐渐过渡到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作者强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目的在于,使长期阻塞的肺血管重新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处理核心是在维持肺血管床较低的血流灌注、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肺血渗出的同时,保证肺泡充分的血气交换以及体循环系统的稳定,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严重并发症。
这56例CTEPH患者,平均年龄47岁,CTEPH平均病史49个月。
来源:李源,朱家德,杜娟,等.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56例围手术期处理和结果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0-48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男士喝酒殃及子女!湘雅研究称:男士孕前3月饮酒,孩子易患先心病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JiabiQin等对55项研究进行分析就表明:戒酒很重要,不论父母,在怀孕前后三个月饮酒均会增加胎儿得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尤其是父亲。研究显示,与滴酒不沾者相比,如果在此期间娃爹饮酒,娃患先心病风险增加44%;娃妈饮酒,风险增加16%。如果在此期间豪饮的话,更坏事:娃爹会增加该娃52%的先天性缺陷风险,娃妈会增加16%的风险。这里的豪饮定义为每次5杯以上。韩雅玲院士团队发现:通心络可减少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
对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意味着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高。近期,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研究团队公开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提示,通心络胶囊有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四成二尖瓣脱垂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JACC研究
二尖瓣脱垂常被认为是良性的,关于心律失常性二尖瓣脱垂的定义也不完全明确。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二尖瓣脱垂患者心律失常比较常见,但严重心律失常较少见,其可能与二尖瓣环分离、小叶冗长、复极异常相关,且二尖瓣脱垂患者长期伴有心律失常可增加死亡风险。SGLT2i,是新世纪的“他汀”!心脏病学届泰斗Braunwald述评
近期,心脏病学泰斗EugeneBraunwald在欧洲心脏病杂志发表述评文章,指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21世纪的“他汀”。故事开始于1835年,法国化学家C.Petersen从苹果树根中分离出根皮苷,根皮苷开始用于治疗疟疾。1886年,德国医学教授vonMering发现根皮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美研究发现,特殊的口腔细菌才是动脉粥样硬化“罪魁祸首”?
一提心梗,就不能不说血脂,不能不说血管壁的脂质沉积。难道都是吃油腻太多惹的祸?近期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者发表在JournalofLipidResearch的研究却发现,此“脂”不是这么想当然的,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口腔细菌所产生。研究者表示,这或能解释牙周疾病与心脏疾病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