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少见但很危险(阜外研究)
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小气道阻力中度增加,弥散功能严重受损。而患者弥散功能下降程度,往往与预后相关。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一旦并发肺动脉高压,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且易误诊。
研究者介绍,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比例高于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可达47%~90%,从发现到进展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约16个月。
这项研究共纳入12 例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0 例为男性,均为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平均年龄(61.25±8.31)岁。
对于并发肺动脉高压者是否需要给予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同样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仅见零星个案报道。
该团队进行的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多为60岁以上长期吸烟男性,吸烟可以引起支气管炎症,进而导致管腔狭窄、肺泡壁破坏,最终出现肺纤维化、肺气肿。
而常规呼吸科用药,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支气管扩张剂等,疗效均不佳,且缺乏大样本量循证证据支持。
阜外医院熊长明、曾绮娴等指出,临床上进行肺动脉高压病因筛查时,如患者为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病情进展快,胸部CT表现为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并存,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明显降低时,需要警惕。
研究显示,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及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心指数下降,而患者一旦出现右心功能下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据悉,目前缺乏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戒烟是基本措施;低氧患者需要接受长期家庭氧疗。
鉴于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肺移植评估。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曾绮娴,罗勤,赵青,等.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1000-1005.
研究者指出,临床上患者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但弥散功能显著降低,与气道阻塞程度和肺容量不成比例,同时中小气道阻力明显增高者,需要警惕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可能。
胸部高分辨CT提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较为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上叶肺气肿及双肺下叶肺纤维化,部分患者肺气肿及肺纤维化呈局限性分布。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都有什么特点?
“好胆固醇”大幅降低,有危险!浙大公卫学院研究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所谓的“好胆固醇”,过低或过高水平,或大幅降低,均会增加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监测HDL-C或有助于识别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研究显示,HDL-C与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非线性关联。与中等水平HDL-C(1.4~1.6mmol/L)相比,HDL-C<1mmol/L会增加13%的非意外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4:07:360000入院血压低,心衰预后差!阜外医院李静等China PEACE研究
既往有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心衰患者来说,入院时收缩压偏低时,短期死亡风险会增加。但关于心衰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与长期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既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月9日,阜外医院李静等发表的ChinaPEACE前瞻性心衰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心衰住院患者中,入院时收缩压越低,1年时全因死亡和因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越高。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入院时收缩压较低,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且没有低限。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5:57:000004胆结石增加肝癌和胰腺癌风险!开滦研究近8万人研究
胆结石很常见,近日开滦研究近8万人的研究显示,胆结石病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研究显示,筛查检出的胆结石病增加128%的肝癌风险;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胆结石病增加116%的胰腺癌风险。研究还发现,在未校正模型中,胆囊切除术还增加19.2%的小肠癌风险,不过因病例数少,未行多因素分析。胆结石病为何会增加胃肠道癌风险?阜外医院治疗分叉病变经验: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安全有效
阜外医院吴永健、赵杰等研究发现,对于分支血管口部存在明确病变的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者指出,该方法能对分支血管提供较大程度的保护,减少分支血管口部受压甚至闭塞从而影响分支血管血流的情况发生,避免双支架置入等复杂术式。本组113例患者,共121处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逆转糖尿病,首选饮食干预!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共识
近日,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发表了共识,糖尿病患者应争取逆转(也有学者称为“缓解”),并强调饮食干预是逆转成人2型糖尿病的首选措施。该共识首次推荐将饮食干预作为主要措施,认为饮食可以使许多2型糖尿病成年人病情得到逆转。糖尿病逆转定义为在没有手术、器械或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正常(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正常)至少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