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大动脉炎患者伴发慢性心衰,阜外医院周宪良等研究)
平均随访1347天后,心衰患者发生25例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4.7%。
研究者称,5年无事件生存率并不令人满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更积极的管理和密切的随访,积极干预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3例成人大动脉炎患者,61例发生心衰患者,102例为非心衰患者。
Cox模型显示冠状动脉受累、主动脉瓣反流、未经介入治疗与不良事件有关。
来源:Zhang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adultTakayasu arteritis: A cohort study of 163 patients. Int J Cardiol. 2020 Oct 18Epub ahead of print.
在心衰患者中,评估时的中位年龄为41.9岁,女性占82.0%。
研究者分析,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反流与大动脉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周宪梁等发表研究称,在成人大动脉炎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并不少见,患病率为11.4%。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白蛋白水平和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独立相关。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动脉炎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射血分数<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而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常因心力衰竭住院。
0000
相关推荐
入院血压低,心衰预后差!阜外医院李静等China PEACE研究
既往有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心衰患者来说,入院时收缩压偏低时,短期死亡风险会增加。但关于心衰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与长期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既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月9日,阜外医院李静等发表的ChinaPEACE前瞻性心衰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心衰住院患者中,入院时收缩压越低,1年时全因死亡和因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越高。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入院时收缩压较低,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且没有低限。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5:57:00
0004心梗后无心衰,β阻滞剂无益!瑞典超4万心梗患者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是常规二级预防用药,以降低心血管病复发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中国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指出,阻断或延缓心脏重构是预防心梗后心衰的重要环节,所有心梗后患者均应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Ⅰ,B)。近日,Heart上发表的一项瑞典全国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没有心衰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心梗后患者,长期(1年以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未改善心血管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8:32:45
0001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增加36%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原因。近期,一项纳入25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升高36%。随访1285704人年,期间有2817名发生了听力损失,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听力损失发生率分别为1.8、3.1和9.2/1000人年。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失的发病特点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或不伴眩晕、耳鸣等。打太极拳,还能瘦肚子!医学顶刊文章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将军肚”,缩减中老年人腰围。该研究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该期刊目前影响因子21.32。所谓的“将军肚”、“游泳圈”,都是中心性肥胖的体现,中心性肥胖也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这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罹患风险。阜外研究:哪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该植入ICD?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候翠红等研究提示,已发生晕厥及晕前反应的年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或已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HCM患者,应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积极植入ICD以预防猝死。研究中31例患者全部接受ICD植入,植入ICD前出现过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记录到晕厥相关的室速或室颤2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主要以室间隔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