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哪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该植入ICD)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候翠红等研究提示,已发生晕厥及晕前反应的年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或已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HCM患者,应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积极植入ICD以预防猝死。
研究中31例患者全部接受ICD植入,植入ICD前出现过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记录到晕厥相关的室速或室颤23例。31 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 mm),主要以室间隔肥厚。
本研究中,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44.4 mmHg。这5例患者在随访5年内均出现室速事件并放电治疗,研究者猜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者发现,发生放电的病例均为二级预防,归结原因可能是患者植入ICD 时病情更加严重。
另外,放电患者的年龄较无放电患者的年龄小[(62.8±11.0)岁vs(48.4±15.0)岁]。因为年轻人的肥厚心肌较年长者更呈现了心肌细胞的无序排列,心肌纤维化,这增加了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植入前有恶性心律失常史患者更能从ICD中获益,比如有过室颤或复律治疗史等,此外无论单腔或双腔ICD 均可使高危患者获益。
在这些患者在植入ICD 后半年至 5 年内,有41.9%患者发生ICD 正确治疗事件。
本研究中,6.7%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为电极移位及电极故障。
来源: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 等.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 121.
0000
相关推荐
中国医生过劳死报告:3年46人,北京最多,有逐年增加趋势
2017年6月,由中国医师协会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医生2013-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情况。该报告分析了46位过劳死医生的情况。报告发现,2013年有6人,2014年16人,2015年则为24人过劳死。30-39岁年龄段的医生最多。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2:06:15
0000心梗时有非罪犯病变,怎么评估及何时干预仍不明确!JACC子刊综述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经常会存在冠脉非罪犯病变。近年来的随机临床试验提示,对STEMI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但是,目前尚未确定非罪犯病变的最佳评估方法和血运重建的最佳时机。近期,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发表的一项综述汇总了相关研究证据,对此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即使在病情稳定的患者中,血管造影也并非总是评估非罪犯病变功能意义的良好指标。我国学者提出控糖缓兵之计:牺牲口味换健康
当下,含糖饮料畅销全球,它与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等慢病的大流行直接相关。但是我们多数人对这些含糖饮料却总是“欲罢不能”。近期,我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联合英国学者共同提出了一种逐步减少含糖饮料中糖含量的控糖策略。这种“缓兵之计”或许真的会让我们逐步远离“糖”的毒害。他汀可降低高残余胆固醇风险!开滦研究最新分析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TRL-C)也称为残余胆固醇。美国心脏协会将其列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此后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表明,高残余胆固醇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一项开滦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高残余胆固醇不仅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这种风险主要见于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6:01:48
0001左主干病变,该做支架,还是搭桥?Eur Heart J文章
冠脉左主干病变虽然在冠心病患者只占少数(<10%),但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近日,EurHeartJ一文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管理理念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在诊断方面,除了血管造影外,血流储备分数(FFR)、瞬时无波比(iFR)、血管内超声(<6.0mm最小管腔直径)等也可派上用场,也可用冠脉CT。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应优化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7:06:45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