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哪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该植入ICD)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候翠红等研究提示,已发生晕厥及晕前反应的年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或已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HCM患者,应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积极植入ICD以预防猝死。
本研究发现,植入前有恶性心律失常史患者更能从ICD中获益,比如有过室颤或复律治疗史等,此外无论单腔或双腔ICD 均可使高危患者获益。
另外,放电患者的年龄较无放电患者的年龄小[(62.8±11.0)岁vs(48.4±15.0)岁]。因为年轻人的肥厚心肌较年长者更呈现了心肌细胞的无序排列,心肌纤维化,这增加了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本研究中,6.7%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为电极移位及电极故障。
在这些患者在植入ICD 后半年至 5 年内,有41.9%患者发生ICD 正确治疗事件。
本研究中,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44.4 mmHg。这5例患者在随访5年内均出现室速事件并放电治疗,研究者猜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者发现,发生放电的病例均为二级预防,归结原因可能是患者植入ICD 时病情更加严重。
研究中31例患者全部接受ICD植入,植入ICD前出现过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记录到晕厥相关的室速或室颤23例。31 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 mm),主要以室间隔肥厚。
来源: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 等.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 12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开滦研究:睡眠超8小时者房颤风险增50%,加上打鼾风险增倍
华北理工大学开滦医院吴寿岭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者,房颤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较睡眠时间7小时者增加50%。睡眠时间长打鼾者房颤风险更高,大约增加1倍。研究者指出,“睡眠时间较长可能是房颤发生的潜在预测因素或指标。”他们认为,应鼓励和支持大众以每晚睡7小时左右为目标,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我国日益升高的房颤患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致宫颈癌?韩国研究称,还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很多人初听其“大名”,多是由于注射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缘故。殊不知,HPV的危害或不止于此。近日,一项韩国研究发现,感染了高危HPV还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尤其在那些肥胖以及有代谢综合征的女性中。在校正了年龄后,研究显示,感染了高危HPV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6%。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肺运动试验有妙用!阜外研究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病,目前临床工作中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主要指标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但这两个指标并不准确或不客观。阜外医院乔树宾、孙兴国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心肺运动试验可客观、准确地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中国六成医生职业倦怠!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等超2.5万医生调查
职业倦怠被认为是一种集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减弱为一体的多维度综合征。而近日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等在全国2.5万余医生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六成医生存在上述三种症状中的一种,11.2%则三者皆具,44.1%职业倦怠程度极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医生、工龄短、在三级医院工作以及在精神病学、重症监护、急诊医学、内科、肿瘤学和儿科工作者,职业倦怠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