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可降低高残余胆固醇风险(开滦研究最新分析)
在以心梗为结局事件时,服用降脂药与残余胆固醇分组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服用降脂药的人群中残余胆固醇最高组心肌梗死风险为0.89倍,而在未服用降脂药的人群中,残余胆固醇最高组中心梗的风险仍为2.13倍。
校正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0.40 mmol/L组相比,其他三组发生心血管病风险分别增加12%、22%和35%,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2%和6%;心梗风险分别增加22%、55%和99%。脑卒中风险增加9%、14%和20%。
研究纳入参与者94110例,依据残余胆固醇水平四分位数分为<0.40 mmol/L组、0.40~0.57 mmol/L组、0.57~0.84 mmol/L和≥0.84 mmol/L组。四组分别有23547例、23508例、23546例和23509例。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TRL-C)也称为残余胆固醇。美国心脏协会将其列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此后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表明,高残余胆固醇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开滦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高残余胆固醇不仅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这种风险主要见于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

当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结局事件时,结果与以上结果类似,但以出血性脑卒中为结局事件时,并未发现以上关联。
作者指出,残余胆固醇水平升高导致心血管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为:血浆中高水平的残余胆固醇可能会使血管内膜的通透性增加,而且相较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更易被巨噬细胞捕获并吸收,使泡沫细胞形成速度加快;同时残余胆固醇也可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继发炎症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以上这些过程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中位随访13年后,四组人群的心血管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08%、7.74%、9.04%、10.63%。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80%、11.78%、11.95%、11.71%。
本研究也发现,服用他汀可以降低高残余胆固醇所致心血管病风险。残余胆固醇也可以作为他汀等降脂药物干预治疗的靶目标。
三岁看老:心血管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病始于儿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米杰发表文章称,心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儿童时期就种下了“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其发病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再如肥胖,一个胖孩子,就可呈现左心室质量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等心血管的重构。而且,胖孩子中30%有高血压,超过40%有高血脂。长此以往,可想而知。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想不用降压药,有10个妙招!
改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石。如果一位高血压患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功控制了血压,则可避免、延迟或减少药物治疗的需要。1.减重一个人的血压通常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变胖还会增加睡眠中呼吸中断,进而进一步升高血压。减肥是控制血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超重或肥胖,体重下来一点也有助于降压。通常每减少2斤体重,血压就会降低约1mmHg。中年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会让人“变傻”!
神经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中年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或可能加快中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发现,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65%。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87%。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增加1.5倍。而且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也越高。卒中后即使吃他汀,甘油三酯血高仍增风险!日本研究
近日,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即使已经服用他汀,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患者的残余血管风险。研究显示,高甘油三酯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显著相关,尤其是前循环。与对照组相比,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9.7%vs.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