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不停跳搭桥患者5年后死亡率较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ROOBY-FS研究,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的5年的全因死亡的绝对风险升高3.3%。
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者称,非体外循环搭桥与体外循环搭桥相比无优势,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比如主动脉广泛钙化患者,应用非体外循环可降低主动脉血栓风险或卒中。此外,肝移植患者和体弱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得益于非体外循环搭桥。
早在2009年,ROOBY研究显示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的30天临床预后无差异。当时引起争议,因为术者经验不足,仅50例,而且患者为低危患者,多为男性。
随后的CORONARY研究则要求术者必须有超过2年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经验,手术病例超过100例,而GOPCABE研究中,术者的非体外循环搭桥的病例达322例。
尽管术者的手术量和手术经验增加,CORONARY研究和GOPCABE研究结果仍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30天和1年预后无优势。
三项研究均发现非体外循环会导致不完全血运重建,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影响这类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
ROOBY-FS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的5年死亡率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组(15.3% vs 11.9%)。
非体外循环组的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管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0% vs 27.1%)。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再次血管重建和再次搭桥的次要终点在两组无差异。
研究者表示,临床实践中他会更多的选择体外循环搭桥,但是放弃非体外循环搭桥还为时过早。低危患者可实施体外循环搭桥,而年老体弱、主动脉钙化的患者还是要应用非体外循环搭桥。
克利夫兰诊所Eugene
Blackstone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是时候停止体外循环搭桥和非体外循环搭桥哪个更好的争论了, 而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患者会从中获益。STS评分超过3%的患者似乎从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中获益明显, 而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非体外循环搭桥的中风风险较低。
[1]Shroyer AL, Hattler
B, Wagner TH,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after on-pump and off-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N Engl J Med, 2017, 377: 623-632.
[2] Blackstone EH,
Sabik III JF. Changing the discussion about on-pump versus off-pump CABG. N
Engl J Med, 2017, 377: 692-6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健身有13个错误观念:健身减肥?仰卧起坐练腹肌?流汗消耗脂肪?
八块腹肌,马甲线……健身会给一个人带来不一样的力与美的体现,要想打造青春时尚的自己,一些错误的健身观念就应该了于心中。错误观念1:一周锻炼一次或两次就能保持体形事实:一周至少要锻炼3次,一周一次或两次锻炼不会带来持久的健康获益“有锻炼计划的话,一周至少要锻炼3次才行”,罗格斯大学的运动学专家ShawnArent表示。他认为,每天都应该活动活动,否则久坐不动会抹杀锻炼的好处。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44:08
0000新英格兰杂志:过节胖三斤,恢复体重需半年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文章指出,无论是德国人,美国人还是日本人,长假过后,人会发胖。具体体重增加的数值是,德国人增加0.8公斤、美国0.6公斤,日本则增加0.5公斤。如果按斤来算,分别增加了3.2斤、2.4斤和2斤。看来,过节胖三斤,有了科学数据的支持。研究人员采用了无线传输数据的数字秤,对来自德、美、日三国总共近3000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记录。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4:10:48
0001女士不孕,心衰风险增加!JACC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生殖因素与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孕史与心力衰竭风险增加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不孕史的女性相比,不孕女性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16%。心力衰竭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收缩性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舒张性心衰,HFrEF)。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3:47:02
0000超高危人群范围再扩大?欧洲心脏杂志述评文章
对于心血管的风险,一般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不同危险程度有不同的管理策略。近日,但欧洲心脏杂志一篇述评文章指出,极高危患者的其实还包括了风险更高的患者,也就是超高危(extremelyhighrisk)。超高危患者应使用最大剂量的他汀、立即联合治疗和使用新型降脂药物治疗。血糖波动大,中年冠脉钙化风险高!南方医大研究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特征,而近日南方医科大学Feng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年轻时空腹血糖波动大,会为中年时冠脉钙化“埋雷”。研究者认为,研究提示空腹血糖变异性有助于预测亚临床冠脉疾病风险。研究发现,在考虑多种因素后,10年间,空腹血糖变异系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就会增加冠脉钙化变化百分数5.9%的发生和任何冠脉钙化6.9%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