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房颤患者用达比加群要监测肾功能(南昌大学二院程晓曙等多中心研究)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等在全国12 家医院开展的一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表明,服用达比加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肾脏受损时,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在服用达比加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2)者相比,eGFR<60 60 ml/(min·1.73 m2)者3个月随访期间的出血风险增加 1.07 倍。 该研究还发现,与eGFR≥60 ml/(min·1.73 m2)组相比,eGFR<60 ml/(min·1.73 m2)组患者年龄更大,且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年龄<65 岁患者相比,年龄≥75岁患者发生出血风险增加1.52倍,提示肾损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研究者指出,由于达比加群主要经肾脏排泄,所以在肾功能不全即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达比加群排泄减少,导致患者体内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升高,故轻微出血风险增加。 既往研究表明,出血评分越高,出血风险越高, 而本研究中eGFR<60 ml/(min·1.73 m2)组患者HAS-BLED评分虽然较低,但与eGFR≥60 ml/(min·1.73 m2)组患者相比,其3 个月出血风险却增加了1.07倍,提示eGFR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者强调,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服用达比加群时,应该密切监测肾功能,以避免发生出血而停药。 该研究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2家医院纳入服用达比加群(110 mg,2 次/d)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 例,其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男性271例(51.33%)。 528例患者的平均eGFR为76.17 ml/(min·1.73 m2),其中eGFR<60 ml/(min·1.73 m2)者95 例,占17.99%,eGFR≥60 ml/(min·1.73 m2)者433例。 随访3个月期间,60例( 11.36%)患者发生出血事件。eGFR<60 ml/(min·1.73 m2)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eGFR≥60 ml/(min·1.73 m2)组(20.00% vs 9.47%,P=0.003)。 来源:石雨蒙,周伟,李明辉,等. 服用达比加群的老年高血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出血的相关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967-972.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10.005
仅13.8%国人不受二手烟影响!需加快无烟立法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并劝阻使用任何形式的烟草。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也一直在实施控烟政策。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兰州大学一院张钲等: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经验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在采用主支血管单支架技术时,在主支支架释放后,斑块会向边支移位,而边支一旦闭塞可导致围手术期心梗,影响远期预后。怎么解决斑块向边支移位?近期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晓雪和张钲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分叉病变处理中,边支血管预扩球囊保护边支血管技术成功率高,在不影响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同时降低了边支血管闭塞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应用于临床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4:31:09
00004月1日12:00大咖说科研直播!临床问题的弦外之音
近年来,随着临床证据的积累,ASC患者调脂治疗策略也不断发生变化,LDL-C目标值越来越低。但是在调整策略的同时,如何更贴切衡量标准呢?本次大咖说科研,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史旭波教授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曹卫华教授,针对一篇关于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20mg与10mg瑞舒伐他汀12周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的临床研究文章进行讨论。INTER-CHF研究全球心衰患者死亡率大比拼:中国与西方国家相近为7%,非洲高达34%
近期阜外医院朱俊教授参与的一项全球性研究INTER-CHF表明,我国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而印度和非洲的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3~4倍。在这项研究中,中国入选的患者为991例,1年死亡率为7%,与西方国家相似。西方国家为5%~10%。而阜外医院张健教授进行的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中,8516例心衰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5.3%。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1:27:47
0000耳垂皱褶提示冠心病,是早老标志,还是睡觉压的?
耳垂皱褶征是指耳垂上出现耳屏到耳垂后外侧缘的褶皱,至少占总耳垂长度的1/3。多项研究发现,耳垂皱褶征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具体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典型双侧耳垂皱褶征阳性(黑色箭头)近期,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郭宇超、吴炜等在本刊发文称,关于耳垂皱褶的形成以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机制,目前主要有五种理论。1、睡觉压的杨进刚阜外2023-08-08 08:42: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