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床房颤算房颤的一类吗(欧洲心律学会声明)
图1 症状性房颤常与无症状发作事件相关(无症状房颤常在隐源性脑卒中或房颤风险患者中筛查检测或发现)
近日,欧洲心律学会发表了有关房颤的临床分类和亚临床房颤声明。
通过回顾最新文献,声明指出,暂时不建议将亚临床房颤作为房颤的一个分类,不支持对亚临床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十年来,房颤机制的探索、检测以及治疗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比如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导管消融及外科消融应用的更加普及。
另外,“房颤负荷”这一新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至于说哪些亚临床房颤患者可从口服抗凝治疗中获益,有些临床研究还正在进行。
声明指出,应用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和高心房率事件的发作评估房颤负荷,有助于评估亚临床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但也需要结合CHA2DS2Vasc评分。
来源:Lévy S, Santini L, Cappato R, et al.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ubclin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challenge: a position paper of the 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20 Oct 13. doi: 10.1007/s10840-020-00859-y.
声明指出,由于房颤持续时间并非是评估脑卒中风险的唯一参数,无症状房颤应该与症状性房颤一样,应基于房颤发作时间及CHA2DS2Vasc评分评估应用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风险和获益。
当前房颤临床分类是基于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随时间推移是否再次复发,但这都是基于症状性房颤特征所定义的,未针对无症状房颤。

声明认为,有些亚临床房颤患者同时有脑卒中,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一些引起栓塞的因素可能诱发了房颤。
声明指出,亚临床性房颤可能是一组疾病,比如不明原因脑卒中发现的房颤,仪器偶然发现或大规模筛查中发现的房颤等。
此外,还有各种能够发现房颤的新设备,这些工具可识别的所谓“亚临床房颤”。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爬楼10分钟,可降餐后血糖!美国研究
体检后,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血糖水平有点不满意,有没有什么简单办法控制一下?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显示,来个3分钟爬楼梯活动,就可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如果是坚持到10分钟,则发现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不过研究也发现,3分钟或10分钟这样一个短时间的爬楼梯活动未能改善抗氧化能力。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冠造前用P2Y12抑制剂有害!? JAMA子刊Meta分析
近20年来,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P2Y12抑制剂的应用时机引起了较大的争议。JAMA刊登英国学者研究: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痴呆的遗传风险
有些人由于有痴呆遗传因素,因此认为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罹患痴呆。但实际上,遗传风险是可以被改变的。近期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由英国研究人员开展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如果一个人有痴呆的遗传风险,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大幅降低这种风险。分析显示,在痴呆遗传高风险的人群中,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相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者罹患痴呆的风险降低了32%(1.13%vs1.78%,HR=0.68)。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史上最大高血压研究,舒张压也可预测心血管病风险
关于收缩压、舒张压或两者都会导致心血管风险的争论由来已久。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独立预测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该研究包括来自一般门诊130万人的3600多万个血压值,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对8年间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的影响。研究者称,该回顾性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1:41:59
0000李小鹰:老年肌少症未受到足够重视
李小鹰教授老年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衰弱的表现之一,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肌少症特别是下肢肌肉减少带来的下肢肌力减退者容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骨折风险,进而引起卧床时间增加、感染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增加,导致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增高。患病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5:15:4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