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管理慢病大有可为(上海东方医院学者发表文章)
近几十年来,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和社交媒体应用的广泛应用,为开发基于手机的电子健康干预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在我国,微信家喻户晓,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其操作简单,可提供多种功能。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东方医院学者发表文章指出,微信已成为一种有效管理慢病的技术手段,作为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干预措施,已被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 前不久,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人在Lancet公共卫生子刊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微信开展手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有较高的效率和可及性。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相比,微信指导组患者2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更明显。 广州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通过微信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干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小组聊天和血压监测),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并改善血压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河南省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微信平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发送和解释糖尿病相关知识)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本刊也有研究发现,通过微信群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要比建立微信群前,在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均明显缩短,但在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上相似。 微信在慢性病中的作用管理主要包括远程连接医生与患者,进行随访、提供科普知识、医患之间共享多媒体内容和提高依从性等。 许多医院开展了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饮食为重点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指导、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持续、及时、全面的随访干预可以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目的。 微信可以有效收集患者信息,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基于微信的随访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文章指出,尽管很多研究证实了微信在慢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1)许多研究都是单中心试验,样本量小,这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偏差和不确定性; (2)随访时间大多在一年以内,无法评价微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长期疗效; (3)微信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种常见的慢性病上,但对中风等多种疾病的二级预防研究较少; (4)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中心或某一区域内,样本量较小。 (5)规范化的流程和结构化的数据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结合可穿戴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选择;应更加重视患者的信息安全问题; (6)目前的研究大多是由综合性医院进行的,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今后应利用微信平台,开展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联动管理模式。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指出,在我国,微信在慢性病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建立一个数据更结构化、操作更简单、数据采集功能更为规范的慢性病管理系统,需要医疗部门和微信开发者合作,根据不同慢性病的特点开发微信小程序、电子问卷、视频健康讲座、健康公众号等。 同时,由于微信的应用与年龄、教育程度、视力和经济水平有关,作者建议,在用户方面,政府应积极调动资源,促使医疗、技术政策和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微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1] Chen X, Zhou X,Li H, Li J, Jiang H. The value of WeChat application in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in China. 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 2020, 196: 105710. Epub ahead of print. [2] Smartphoneand socialmedia-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China(SMART-CR/SP): a parallel-group, sing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Public Health, Published: October 10, 2019[3] X. Li, T.Li, J. Chen, et al. A WeChat-based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Guangzhou, China: a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16(21)[4] Y.Dong, P. Wang, Z. Dai, et al. Increased self-care activities and glycemiccontrol rate in relation to health education via Wechat among diabetes pat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8; e13632[5]秦纲,贾永平,吕吉元,等.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建立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647-65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鼻出血还能引发尼加拉瀑布样T波?
有一种心电图,常见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多导联形态特异巨大倒置T波,也被称作“尼加拉瀑布样T波”。不过,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春华、李舒承等遇到的一位患者并无脑血管意外,比较特殊。患者为66岁女性,1天前因反复鼻衄辗转3家医院。入院时高度紧张,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等症状,无胸痛、心悸、头痛、头晕以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个月(血压控制正常);脑梗死病史6个月,无后遗症。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4:31:33
0001急性脑梗,最适LDL-C多高?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研究
目前,“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大量证据表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LDL-C越低越好。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建议,单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LDL-C应<1.8mmol/L。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5:30:07
0000China Status II 亚组分析:倍博特对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疗效佳
ChinaStatusII研究的一项亚组分析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80/5mg)单片复方制剂(商品名:倍博特)对合并各种类型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和混合性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都有效,而且耐受性良好。研究者指出,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推出的高血压指南指出,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高血压患者都要接受降压治疗,哪怕初始收缩压水平处于140~159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