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还降脂蛋白(a)!又一抗炎新药问世
近日发布的 RESCUE 2期临床试验表明,靶向白介素-6(IL-6)配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ziltivekimab可谓作用多多,可降低动脉粥样高危患者多种炎症和血栓形成的生物标志物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更是可降低92%,还降低了脂蛋白(a)。
研究显示,在合并中重度慢性肾病且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高危ASCVD患者中,分别应用ziltivekimab 7.5 mg、15 mg和 30 mg治疗12周,中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应降低77%、88%和92%,而安慰剂组仅降低4%。

图1 ziltivekimab 7.5 mg、15 mg和 30 mg治疗12周后中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此外在那些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至少50%和治疗中低于2 mg/L的患者中,ziltivekimab 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还呈剂量依赖性。
除了观察到高敏C反应蛋白的降低外,7.5 mg、15 mg和 30 mg ziltivekimab同安慰剂相比,还降低了纤维蛋白原、触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分泌型磷脂酶A2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
不同剂量 ziltivekimab还降低了脂蛋白(a)水平(分别降低16%、20%、25%)。而之前其他IL-6抑制剂却升高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水平。
ApoB与ApoA 比值与安慰剂相比未发生改变。
其中的瑕疵在于研究观察到了严重感染,在安慰剂中有5例,在ziltivekimab 7.5 mg、15 mg和 30 mg组中分别有11例、5例和3例。
不过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影响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也未发生严重的注射部位反应,以及持续的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症,转氨酶也未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
之前,CANTOS研究中,靶向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canakinumab,可降低患者39%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5%~20%。
而ziltivekimab比 canakinumab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的幅度更大。那么,是不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ziltivekimab “药劲儿”也更大?
正在进行的ZEUS试验或能回答这个问题。该研究拟在6000余慢性肾病患者中评估ziltivekimab 15 mg对患者心血管转归的影响。
RESCUE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64 例合并中重度慢性肾病且高敏C反应蛋白至少2mg/L的成年患者。
患者中位年龄66岁,2/3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中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38 ml/min/1.73 m2,中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5.7 mg/L,中位 IL-6水平为 5.6 pg/mL。
264例患者随机均分入ziltivekimab 7.5 mg、15 mg和 30 mg三个剂量组及安慰剂组。
来源:IL-6 inhibition with ziltivekimab in patients at high atherosclerotic risk (RESCUE):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May 17, 20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病例:61岁女士宠物狗死后胸痛,原来是七情过度诱发“心碎综合征”
一位61岁女士,最近宠物狗死了,情绪波动较大,之后出现了严重急性胸痛发作而到急诊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心电图显示前外侧导联ST段抬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图A显示舒张,图B显示收缩)和超声造影显示心尖和基底段收缩力严重减弱,射血分数为40%至45%。该患者被诊断为Takotsubo心肌病。杨进刚阜外2023-08-12 09:16:52
0001睡觉多动或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左室舒张功能!JAHA研究
JAHA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睡觉多动或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研究纳入452名平均年龄为59岁的至少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分析了近三年来的睡眠和心脏健康数据,测量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小血氧饱和度、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活动指数(睡眠期间的身体运动,睡眠质量差的一个指标)。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66人出现舒张功能障碍。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4:17:24
0000中国医生用薯片筒当抗疫神器!欧洲心脏杂志文章称听诊器不能丢
乐事薯片桶筒卷上消毒的A4纸,写上“听诊器”三个字,每张新冠患者病床上放一个。这就是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胸心外科自制的听诊器。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刊登文章介绍,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自制听诊器,抗疫医务人员用来替代传统听诊器,并无一位感染新冠病毒。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2:26:05
0000年龄≥75岁,并非抗凝出血危险因素!高龄房颤十大管理要点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7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高达2.4%。但老年人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证据相对缺乏。近期,JACC发表的一篇综述对高龄房颤患者的管理证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十大要点。1、与控制心率相比,节律控制能否降低死亡风险仍不清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胺碘酮,晕厥、跌倒导致的损伤发生率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5:38
0000美国营养学会发布八条营养补充剂警示信息:乱补有风险!大量服维生素会影响药物功效
2016年美国营养与膳食补充剂的销售额达411亿美元。不过,很多人属于瞎花钱。近日,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发布文件警告:不要乱用营养和膳食补充剂,有些服用后还有可能出问题。其中的八条警示信息包括:1.绝经期女性、男性、纯合子型血色素沉着症患者,没必要服用铁补充剂;2.绝经期女性应避免服用视黄醇补充剂,否则骨密度下降,增加髋骨骨折风险;3.维生素B6补充过多会增加感觉神经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