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别吃夜宵(小心血管老得快,开滦研究新分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强调,应该注意到吃夜宵在预防慢病中潜在作用。
经常吃夜宵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在女性较为显著,在男性不显著。
研究者指出,除了考虑营养、食物种类和饮食模式外,相关指南还应该考虑推荐进餐时间。
动脉硬化应用臂踝脉搏波速度评估。平均随访3.19年。
而且研究显示,这种相关性独立于总能量摄入、饮食质量、失眠、绝经状态和其他主要心血管病风险因素。
来源:Zhang X, Wu Y, Na M, Lichtenstein AH, Xing A, Chen S, Wu S, Gao X. Habitual Night Eating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Chinese Adults. J Am Heart Assoc. 2020 Sep 21:e016455.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夜宵与女性动脉硬化更快进展相关,而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生理性衰老的一种标志。
研究显示,一周吃≥6次夜宵者和从不或很少吃夜宵者间的臂踝脉搏波速度变化率的校正后差异为每年14.1(95%CI:0.6~27.5)cm/s。
这项研究共纳入7771位无心血管病、癌症或糖尿病的参与者,据食物频率问卷,有6625人从不或很少吃夜宵、610人一周吃5次夜宵,536人一周吃≥6次夜宵。
不一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会带来不一样的心血管健康。
0000
相关推荐
【避免过度检查】美公布急性胸痛影像学检查适用标准
1月22日,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等联合发布了急诊科胸痛患者心血管影像学检查适用标准。该标准指出:1、对于怀疑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阳性或可疑阳性,选择冠脉造影是合理的。2、初步诊断不明确又不能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选择冠脉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是合理的。有脂肪肝的房颤患者,消融后房颤复发风险高!克利夫兰诊所研究
克利夫兰诊所学者在JACC临床电生理学子刊上发表研究称,合并脂肪肝的房颤患者消融后房颤复发风险升高。该研究中,56%的脂肪肝患者出现房颤复发,而没有脂肪肝的患者只有31%。在多变量分析中,研究发现,脂肪肝使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增加2倍。此外,研究还发现,肝纤维化程度越高,房颤复发率越高。与无纤维化或轻度纤维化的患者相比,中度肝纤维化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增加了近3倍(82%vs31%)。一顿大鱼大肉就会影响肝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一顿高脂肪餐可立即改变肝功能,使身体承担风险。研究人员让14个健康、体重正常的年轻人吃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含量相当于八片香肠比萨饼或芝士汉堡与薯条。这种“脂肪负荷”导致肝脏产生70%的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高脂肪餐也使肝细胞负担加重,增加肝脏疾病风险。此外,与脂肪相比,饱和脂肪降低了肝脏储存葡萄糖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促进脂肪肝疾病,”作者说。中国CDC研究称,农村脑外伤死亡远高于城市,车祸中行人脑外伤死亡率比例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在《PLoSMedicine》杂志上发文指出,脑外伤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应考虑将脑外伤提到优先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来。研究显示,2006-2013年,我国的脑外伤死亡率处于相对平稳但较高的水平,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3~17人因脑外伤死亡。这一水平与美国、欧洲和德国接近(每十万人中11.5~17人死于脑外伤)。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40:51
0000欧洲心脏杂志子刊:中国每年冠心病死亡超100万人,农村居民增速远超城市居民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啸飞等在新创刊的《欧洲心脏杂志》医疗质量和临床疗效子刊发表文章称,在2004-2010年间,我国居民因冠心病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农村地区的冠心病死亡率增速明显超过城市。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3:37: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