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饭者更长寿(中国台湾研究)
研究者延长2年的随访同样如此。
现如今生活节奏快,能在家做饭的人越来越少!多数人喜欢点外卖。
来源:Chen RC, et al. Cooking frequency mayenhance survival in Taiwanese elderly. Public Health Nutr. 2012,15(7):1142-1149.
然而,近期,一项台湾研究提示常做饭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常做饭的人会更长寿,死亡风险降低50%。
该研究中,43%的人从不做饭;17%的人每周做1-2次饭,有31%的人每周做饭超过5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基于1999-2000年台湾老年人营养与健康调查,共纳入1888名受试者。分析了人口统计、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做饭频率、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营养知识意识、外出就餐习惯以及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
而且,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做饭中受益更多(51% vs 24%)
在10年的随访中,695名参与者死亡。
而且常做饭的人吃肉少、吃蔬菜多。
研究发现,做饭次数越多越长寿。与从不做饭相比,经常做饭(>5次/周),其死亡风险降低50%。
研究发现,做饭次数最多的是年轻人、女性、未婚、文化程度低、不饮酒、不吸烟、无咀嚼困难、有配偶、认知正常、每周步行或购物两次以上的人。
即使调整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营养知识意识等协变量后,经常做饭的人死亡风险也降低4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宋云虎等研究称,这个简单指标可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发生房颤
阜外医院宋云虎、张昌伟等研究提示,血浆BNP水平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密切相关,BNP水平的异常增高可能预示着此类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本组166例具有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5.7%。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这提示心房颤动的发生与上述因素有关。缺血性中风,没必要同时做CT和MRI?JAMA子刊研究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美国1999~2008年,超过九成患者在行磁共振(MRI)前进行了CT。近日,发表在JAMA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仅用CT足矣,没必要二者都查。研究显示,仅行CT的患者检出的阳性比例为31.2%,行二者合用发现异常的比例为19.5%。甘油三酯高?那就少吃这些东西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怎样从饮食降低甘油三酯,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少吃淀粉类食物想降低甘油三酯,就要少吃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玉米和豌豆。这样就不会把多余的淀粉变成甘油三酯。还可多吃花椰菜、羽衣甘蓝和蘑菇等。少吃甜品或特甜的水果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6:46:380000判断先心病婴儿术后脱机,心肺联合超声有妙用!阜外研究
对于做了手术的先心病婴儿,机械通气是术后监护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何更好把握撤离呼吸机的时机还是个问题。这类患儿,呼吸循环交互作用显著,脱机既需评估肺脏及膈肌功能,又需评估心脏矫治情况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联合肺超声即心肺联合超声对于评估脱机时机价值几何?近日,阜外医院王浩、李慕子等进行的研究给了颗“定心丸”: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先心病术后婴儿预测呼吸机撤离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