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证实左束支起搏安全性良好(阜外医院研究)
来源:李慧,李晓飞,樊晓寒,等. 经室间隔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761-765. DOI:10. 3969/j.issn.1000-3614.2020.08.006
电极室间隔定位是LBBP目前临床面临的难点。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于LBBP 室间隔旋入点选择及定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起搏器组和L-CRT 组分别有8 例和2 例患者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增加,但均为少量至少中量。所有患者植入电极均无明显限制三尖瓣活动表现。初步表明LBBP 短期内安全可靠。
阜外医院逄坤静等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初步证实LBBP 短期随访起搏电极位置及安全性良好。
由于LBBP 时电极穿过室间隔,如何判断植入深度,避免多次操作也是临床关注的问题。
研究纳入LBBP 患者122 例,其中起搏器植入86 例(起搏器组),左束支再同步(L-GRT)植入36 例(L-CRT 组)。
另外,两组的电极旋入点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均接近10 mm。
本研究测量了电极室间隔右心室面旋入点至左心室心肌内膜下深度,起搏器组和L-CRT 组的旋入深度均接近10 mm,较其相应室间隔厚度更长。这表明导线植入具有一定角度,在室间隔内呈斜行走行。
本研究测量了电极室间隔旋入点至三尖瓣隔叶根部及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发现其距离三尖瓣隔叶根部距离对于起搏器组患者均接近20 mm;对于L-CRT 组患者,这个距离相对较远,接近25 mm,明显长于起搏器组患者。
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电极无明显移位,无室间隔血肿、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
LBBP作为一项处于临床应用探索阶段的新技术,其安全性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探索。研究者指出,随着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但该术式目前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其操作安全性、标准术式以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吸烟有害健康:堪比诺贝尔医学奖的发现
理查德·多尔(RichardDoll)花了50年证明了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很难估计一生中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一百万都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多尔出生的年代正值吸烟开始流行。上世纪三十年代,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没人知道原因。医院里到处都是胸闷、咳嗽的病人,很快开始咳血。中国40家认证胸痛中心1.5万急性心梗分析:认证前死亡率1.6%,认证后为1.1%
近日,CCC-ACS的一项研究出炉表明,胸痛中心认证有助于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不过研究者也发现,这种获益随着时间而衰减,这意味着保持急性心梗救治质量再认证环节很是重要。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4:12:10
0000走路延寿,每日8000步就好!15项研究近5万人分析
每天步走1万步,科学不科学?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的研究表明,每天多走走可延寿,不过走多少适宜因年龄而异。研究显示,与每天走3553步的人相比,每日走5801步、7842步和10901步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53%。而且,随着每天走的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不过之后渐趋平稳。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0:56:28
0000≥40岁国人有1.1亿人骨质疏松,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
年龄大了,常常担心自己有些“骨脆脆”,但中国确实是骨质疏松高发区。有数据表明,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达13.2%,其中男性11.8%,女性14.2%。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还会明显增高[1]。近期张智海等估测,我国≥40岁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达1.1亿。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6:51: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