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国人有1,1亿人骨质疏松,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1分钟测试题来了解一下自己的有没有危险:
我国居民钙摄入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居民的钙摄入水平。如,加拿大50岁老人平均每日摄入为771 mg,而欧洲64岁以上老年男性每日摄钙量也在698~1032 mg,女性在615~918 mg。

尽管指南推荐补钙和补维生素D,但近期《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3]表明,要想通过多食含钙食物或干脆来点钙片来预防骨折,根本不靠谱。对了,即使补钙时还用点维生素D,还是不管用。
[3] Bolland MJ, Leung W, Tai V, et al. Calcium intake and risk of fracture: systematic review. BMJ, 2015, 351: h4580.
就维生素D而言,北京朝阳医院宁志伟等的一项研究发现,近九成居民缺乏维生素D,有一半多居民严重缺乏,特别是女性、20 岁以下青少年和80 岁以上老年,特别在冬季和春季更为严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北京的研究则提示,每7位50岁以上的女士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另一项研究则提示,北京50岁以上的男士和女士髋部骨折10年间增加了42%和110%。
为什么中国人群骨质疏松高发?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骨质疏松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不足、缺乏日照、膳食营养不良等。
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
有数据表明,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达13.2%,其中男性11.8%,女性14.2%。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还会明显增高[1]。近期张智海等估测,我国≥40岁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达1.1亿。
2012年对我国中老年人群进行的调查[2]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奶类和豆制品等富含钙食物的摄入量偏低。其中,膳食钙的主要来源(约40%)为蔬菜,而豆制品来源的钙仅约占20%。各类地区奶类来源的钙在2000年以前极低,均不足5%。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青壮年时期抓起,年轻时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存储骨量,当骨量因为年龄原因而变化的时候就可以有充足的资本供给所需。预防才是根本。
还是做好预防吧。指南建议,预防骨质疏松,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年龄大了,常常担心自己有些“骨脆脆”,但中国确实是骨质疏松高发区。
来源:
[1] 韩亚军,帖小佳,伊力哈木·托合,等. 中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8:1129-1134.

目前也有一些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2] 张伋, 王惠君, 王志, 等. 中国9省区1991-2009年50岁以上中老年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119-1122.
低中风险稳定胸痛评估,应首选冠脉CT!国际共识
近期,一个由跨学科团队组成的国际定量心血管影像研究组发布了关于冠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定量评估的共识声明。共识指出,对于冠心病低中风险患者,CT是判断冠脉狭窄的首选方法。CT还能对冠脉斑块的大小、成分、位置进行定量评估,并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相关风险。相较而言,MRI则有助于显示冠脉斑块,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作为非辐射的冠脉显像的二线选择。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7:56:17
0001AHA早期复极化科学声明十大要点:J点抬高但ST段水平或下降与特发室颤有关
近年来有关心电图早期复极的相关研究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为了进一步明确有关早期复极的临床诊断和干预的问题,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一项最新的心电图早期复极化科学声明,刊登在《circulation》杂志上,以下为该声明内容的10项要点。1、目前还没有关于早期复极化的标准定义,声明建议心电图早期复极应该是指无胸痛时的ST段抬高、QRS末端顿挫或QRS末端切迹。杨进刚阜外2023-07-31 09:26:18
0000常喝酸奶心情愉悦,远离抑郁
近期一项来自西班牙的研究表明,常喝酸奶有助于预防抑郁。这项对14539名受试者随访10年研究显示,每天喝全脂酸奶的人,在未来10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可降低1/3。不过低脂酸奶并无这一功效。研究者认为,常喝酸奶有助于减少与情绪和疼痛感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经济压力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13倍
近期,南非心脏协会第18届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提示,心理社会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经济压力大会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13倍。研究者表示,询问患者的经济压力应该成为医生问诊的例行公事。因为多达96%的心脏病患者有过经济压力,其中40%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压力。该研究发现,那些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人发生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没有经济压力者的13倍。有胰岛素抵抗,该怎么吃?怎么动?中国共识
胰岛素抵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研究显示,≥25岁国人胰岛素抵抗的标化患病率为29%。肥胖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原因。五类人该评估胰岛素抵抗近日,《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2022版)》指出,对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ASCVD、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患者,应评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评估方法包括: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1: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