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350万人研究再次证实(良性肥胖非良性,心血管病风险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Study of 3.5 million people shows 'healthy' obese people are still at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Medicalxpress. May 17, 2017
研究者认为,“代谢正常肥胖”并非健康,或许最好将这个字眼儿抹掉。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994-2015年英国健康促进网络(THIN)数据库中的350万18岁以上成人的相关资料。
近期欧洲肥胖大会上,英国学者在350万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再次证明:良性肥胖并不保险,心血管疾病风险依旧高。
研究者还对携带不同危险因素的肥胖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肥胖者伴有的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等的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
比如,与正常体重健康者相比,伴有以上3个危险因素的肥胖者,其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2.6倍,脑血管病风险增加58%,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8倍,外周血管疾病增加2.2倍。
研究者指出,这项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示,即使是代谢正常的肥胖者也不应心存侥幸,只要胖就应该积极减肥。
研究显示,即使将吸烟等因素考虑在内,与体重正常的健康人群相比,那些代谢正常的肥胖者冠心病风险增加50%,脑血管病风险增加7%,心力衰竭风险翻倍。如果剔除吸烟这一因素,代谢正常肥胖可增加11%的外周血管疾病。
0000
相关推荐
【不该做的少做】美国不合理冠脉介入5年内减少50%
耶鲁大学医学院NiharDesai教授在AHA年会上报告,美国不合理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5年间减少了50%,从2010年的26.2%降至2014年的13.3%。该研究同期发表在JAMA杂志上。研究者表示,这主要归因于指南规范了再灌注治疗适应证,限制了PCI的滥用。SGLT2i可改善左室重构!天津医科大学Meta分析
多项研究表明,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结局,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近期,天津医科大学学者发表了一项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共纳入13项RCT,共计1251例患者,结果提示SGLT2i可明显改善心衰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北汪芳教授:高血压精准治疗不是“炒作”!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汪芳教授认为,高血压精准治疗是“Hope”不是“Hype”。当前虽然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不少挑战:高血压无症状,血压监测面临尴尬;诊断多凭借血压测量,而忽视了社会、行为、饮食、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3:06:53
0001瑞士学者称,“心碎”综合征可能是因大脑情感区域出了问题
近期,瑞士学者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参与了“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主要负责处理情绪和控制身体的非自主活动区域,如主管心跳、呼吸和消化的区域,出了问题。“心碎”综合征也被称为章鱼瓶样心肌病,通常由情绪反应引发,患者可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并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死亡。讲述·见证(二)——听程显声和刘力生讲述阜外医院创建和首钢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无心血管病学学科。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创建,吴英恺任院长这就是我国第一个心血管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前身。谈到心血管病的社区防治,首钢防治经验就是一面旗帜。依据首钢人群疾病监测资料,从1974年至1998年,工厂因病缺勤率大为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30%~50%,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