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汪芳教授(高血压精准治疗不是,炒作)
大数据创建的精准队列也会更好纳入真实世界的多样性,解释分析不同人群的差异性,从而给予区别性治疗,而非当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指南只是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平均结果和专家共识。
基因编辑也将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开花,如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来治愈遗传性高血压,以及靶向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和其他靶点,实现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
一直起起伏伏的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或许未来还能闪个火花。
除此外,创新给药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将硝酸甘油(SNP)及其解毒剂硫代硫酸钠(ST)一同制成降压微针,可以用无痛方式经皮肤传递药物,目前其疗效已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得到验证。
而挑战,也意味着提升空间。
汪芳特别提出了“互联网+高血压远程精准管理”项目,即医学专家指导下的基层医生对患者的“远程精准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的承接能力和规范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RNAi可以特异性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从而抑制特定基因表达,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其中,数字化技术在家庭血压监测、促进指南实施和增加治疗依从性方面,以及促进运动和改善饮食等健康行为等方面大有可为。
临床用药多依据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存在很多问题;原发高血压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机制尚不清楚,新的重磅降压药几十年来一直空缺;高血压用药较为粗放,达不到个体化。
最后,汪芳引用了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Victor J. Dzau的观点对当前高血压防治症结进行了“开刀”:防治高血压的体系亟需变革,未来有赖于数据、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的成功融合,并在医疗保健体系的有效“落地”,以及新的有效的人群健康策略的推广和实施。
汪芳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冲击、生物医学的变革、医疗措施的变革,以及给予特殊人群特别的个性化治疗,都有助于展开高血压防治的新局面。
高血压无症状,血压监测面临尴尬;诊断多凭借血压测量,而忽视了社会、行为、饮食、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宏观的高血压防控,比如坚持全球高血压治疗标准化项目(GSHT)的四项原则也有助于高血压防治可及性、治疗质量的提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高血压是心脑“杀手”,而干细胞疗法、细胞重编程以及组织工程学则是未来实现心肌再生和心梗、脑梗后心脑功能恢复的希望。
生物医学变革也具有改变传统降压手段的潜力。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汪芳教授认为,高血压精准治疗是“Hope”不是“Hype”。
此外,人工智能有助于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并优化临床决策。不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血管紧张素原降低或是新型降压药物有效作用目标。
当前虽然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大量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将会给高血压的研究、管理和控制带来不小的“震动”。
促进人们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生发展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开展更为精确的个体化的医疗措施。
而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针对特定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给药剂量,提高降压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瑞士研究人员研制出可再生心脏瓣膜并成功植入羊体内
近期,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发文称,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制出一种可再生的心脏瓣膜,并且将这种瓣膜成功植入到实验羊的心脏中。主要研究者、苏黎世大学SimonP.Hoerstrup教授表示,“多亏有了计算机模拟,我们能够优化可再生心脏瓣膜的设计和组分,从而做出定制化的心脏瓣膜来治疗疾病。”根据预期设计,计算机模拟技术可预测心脏瓣膜在动态再生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2:51:060000女司机看过来!开车时听音乐,可缓解心脏压力!
开车时精力需要高度集中,这样会给心脏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近期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开车时听听音乐可以舒缓这种心脏应激。研究者在5名年轻(18~23岁)的健康女士中评估了音乐对心脏应激的影响。这些女士每周开车1~2次,持有驾驶证1~7年。据研究者解释,之所以选择开车不太频繁的人,是因为经常开车的老司机已经很好地适应交通过程中的应激状况了。肾交感神经消融要咸鱼翻身?美国两学会专家共识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曾被寄予厚望,但HTN3研究公布后,RDN被打入冷宫。近日,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专家组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证据,发表专家共识并指出,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效且安全。有证据表明,RDN使昼夜血压持久下降,增加血压稳定性和血压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TR),减少药物数量和/或剂量。Stroke杂志刊登CSPPT最新分析,根据基因补充叶酸更加精准
已有研究证实,如果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中风的危险增加,尤其是有高血压的人。但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蔡业峰教授等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利用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中数据首次发现,特定基因型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患者中风危险增加,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中,能够从叶酸中获益的人群也不一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β阻滞剂增加慢阻肺住院风险
据以往的观察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推翻了这一看法。这项研究发现,在没有明确β受体阻滞剂使用指征的中重度COPD患者中,美托洛尔组和安慰剂组首次COPD恶化的时间相似,而且在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中,因病情恶化住院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