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使用他汀(收缩压至降140安全,中国高血压性脑出血指南发布)
降压幅度控制:收缩压>220 mmHg者血压控制要个体化
此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在控制血压方面,对于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者,急性期降低收缩压至140 mmHg是安全的;降至130 mmHg以下会增加颅外缺血风险。
患者进食前,应行吞咽功能评估和筛查,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入院尽早使用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指南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应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指南推荐对疑似患者,应迅速评估,现场因地制宜紧急处理后,尽快送至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有高血压的人突发脑出血比较常见,而且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也较高。对于这类患者如何更好处理?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多个学术组织发布了《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其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行颅内压评估、血糖监测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风险因素包括初发出血部位、高龄、微出血、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及携带载脂蛋白Eε2或ε4等位基因,指南建议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层评估。
血压升高(>160 mmHg)有促进血肿扩大风险;强化降压(<140 mmHg)有可能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氨甲环酸可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但不能改善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指南强调为了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所有患者均应控制高血压。
影像诊断方面,指南建议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对于重症患者,不推荐用MRI。
当有条件时可考虑对GCS3~8分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
此外指南建议,对重症患者,特别是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
收缩压>220 mmHg者,连续静脉强化降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据病史长短、基础血压、颅内压情况及入院血压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
指南建议无论有无糖尿病,均应监测患者血糖,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
指南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确诊需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
此外,应控制患者发热,防止体温过高(>38.5℃);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和治疗;对于血肿累及皮质区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岛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
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者,围手术期收缩压降至120~140 mmHg可能安全。
康复与预防复发:均应控制血压,慎用他汀类药物
指南建议所有患者都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
除以上内容外,指南还对小脑幕上出血、脑室出血、小脑幕下出血的外科治疗时机、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等进行了推荐。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缺乏金标准,影像诊断首选头颅CT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689-7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指南建议,所有患者都应行颅内压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
Lp(a)可触发主动脉瓣钙化!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近日,荷兰学者基于鹿特丹研究进行的分析显示,脂蛋白(a)[Lp(a)]与新发主动脉瓣钙化相关性较强。研究共纳入933位参与者数据,基线时有702位参与者无主动脉瓣钙化,随访14年期间,有415人(59.1%)新发主动脉瓣钙化。研究显示,Lp(a)水平与基线主动脉瓣钙化相关,且Lp(a)每升高50mg/dl,主动脉瓣钙化患病风险增加43%。秋水仙碱能治冠心病?湖南学者Meta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5项关于秋水仙碱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秋水仙碱可能会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主要表现在可明显减少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且其安全性较好。JAMA内科学子刊研究称,稳定冠心病患者运动后缺血对治疗没有指导意义
临床上,有些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心脏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中会出现心肌缺血。既往研究表明,这些患者未来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负荷诱导的心肌缺血程度被认为是冠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之一。IABP-SHOCKⅡ研究随访6年数据:心梗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无获益
自从50多年前引入临床实践以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已被经验性地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仍然有争议。依据注册数据和先前公布的IABP-SHOCKII研究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欧美指南中的应用推荐被降级。DYSIS-China研究:东北医生对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较差
近期,胡大一等发表了DYSIS-China研究最新分析。该研究显示,患者血脂达标与临床医生对指南推荐的LDL-C控制目标知多少有关,而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不同职称的医生对此参差不齐。研究者发现,全国不同地区的医生就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程度和患者达标率,差异不小,其中东北地区较低。图不同地区的医生中,认为指南所推荐LDL-C控制目标是临床重要参考的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1:11:5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