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13

谨慎使用他汀(收缩压至降140安全,中国高血压性脑出血指南发布)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08 16:06:570

除以上内容外,指南还对小脑幕上出血、脑室出血、小脑幕下出血的外科治疗时机、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等进行了推荐。

血压升高(>160 mmHg)有促进血肿扩大风险;强化降压(<140 mmHg)有可能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氨甲环酸可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但不能改善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指南建议,所有患者都应行颅内压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

其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行颅内压评估、血糖监测

指南强调为了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所有患者均应控制高血压。

康复与预防复发:均应控制血压,慎用他汀类药物

指南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应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风险因素包括初发出血部位、高龄、微出血、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及携带载脂蛋白Eε2或ε4等位基因,指南建议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层评估。

指南建议所有患者都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此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指南建议无论有无糖尿病,均应监测患者血糖,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

有高血压的人突发脑出血比较常见,而且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也较高。对于这类患者如何更好处理?

在控制血压方面,对于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者,急性期降低收缩压至140 mmHg是安全的;降至130 mmHg以下会增加颅外缺血风险。

影像诊断方面,指南建议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对于重症患者,不推荐用MRI。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缺乏金标准,影像诊断首选头颅CT

降压幅度控制:收缩压>220 mmHg者血压控制要个体化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

当有条件时可考虑对GCS3~8分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指南推荐对疑似患者,应迅速评估,现场因地制宜紧急处理后,尽快送至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岛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

患者进食前,应行吞咽功能评估和筛查,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入院尽早使用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收缩压>220 mmHg者,连续静脉强化降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据病史长短、基础血压、颅内压情况及入院血压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

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者,围手术期收缩压降至120~140 mmHg可能安全。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689-702.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多个学术组织发布了《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指南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确诊需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

此外指南建议,对重症患者,特别是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

此外,应控制患者发热,防止体温过高(>38.5℃);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和治疗;对于血肿累及皮质区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