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首发心肌梗死患者4年内发生心衰)
这项研究共纳入1998-2010年24745位≥18岁的首发心梗患者,且之前均无心衰病史。平均随访3.7年期间,有6005位患者发生心衰。
来源:One in four patients develop heart failure within four years of first heart attack.Sciencedaily, May 24, 2016.
其中,每增龄10岁就会增加45%的心衰风险,贫穷会增加25%的风险。伴有糖尿病会增加44%的风险,伴有房颤会增加63%的风险,伴有外周动脉血管病会增加38%的风险,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会增加28%的风险,ST段抬高型心梗会增加21%的风险,伴有高血压会增加16%的风险。
近日在第三届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上,一项荷兰学者报道的研究显示,1/4首发心梗患者会在4年内发生心力衰竭。
研究者还发现,年龄大,经济状况差,伴有糖尿病等均会增加首发心梗患者发生心衰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0000
相关推荐
轻症患者第10天肺部病变最重!武汉学者新冠病毒肺炎CT研究:2周时进入吸收期
CT是评估新冠病毒肺炎肺部受累的重要检查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学者发现,对于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后约10天肺部病变最严重,发生肺实变,约14天肺部病变开始改善直至吸收。研究者排除有严重呼吸窘迫和/或吸氧需求的患者,分析了21例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动态CT影像学资料。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26:22
0001高血压只要醛固酮高,即使无原醛,主动脉夹层/瘤风险也增加!李南方等研究
血醛固酮水平升高,常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可见于部分高血压患者。1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团队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即便没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只要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作者认为,醛固酮可能是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的启动因素,血浆醛固酮水平可能是预防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一个靶标。预测心血管事件:左室肥厚优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根据发表在《Ra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左心室质量升高,即左心室肥大,比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更能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使用了核磁共振(MRI),这是量化左心室质量的金标准。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中,2000年至2002年间,4988名受试者接受了基线心脏MRI检查,均接受了长达15年的随访。所有参与者在基线时的平均年龄是62岁,基线无心血管疾病心衰患者血压有预测价值!阜外医院张健研究
阜外医院张健等发表研究称,对于非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HFrEF,左室射血分数≥40%)患者出院时收缩压与不良事件呈U型关系。出院后收缩压对预后的影响取决于患者入院时是否有高血压(入院收缩压≥130mmHg)。研究发现,对于此类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入院时没有高血压,出院时收缩压低于99mmHg,入院时高血压患者出院时收缩压高于145mmHg,预后都较差。年轻人糖尿病,肥胖是主因!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一项对全球疾病负担2019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过去30年,年轻人发生糖尿病大幅增加,而体重超标是主要原因。研究者认为,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控制好体重,对预防青年人(<40岁)糖尿病至关重要。目前,而全球所有年龄组的超重和肥胖率都在增加。1990~2017年,对于2型糖尿病,高体重指数导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加了73.5%。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6:5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