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起搏有效安全!阜外医院陈柯萍和樊晓寒等Heart Rhythm连发两篇文章
近期,HeartRhythm杂志新一期杂志刊发了阜外医院陈柯萍和樊晓寒教授为通讯作者的2篇文章。 本期杂志的重点是左束支起搏。 近端左束支穿行于左室间隔,然后呈扇形散开,这样所形成的起搏区域比希氏束起搏的范围更大。将起搏导线穿过室间隔,放置在室间隔左侧的心内膜下区域,可以实现左束支起搏,有望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的生理起搏策略。 两篇文章都发现,永久性左束支起搏成功率较高,起搏阈值稳定,左心室同步性好,并发症少。 陈柯萍教授等纳入了87例有起搏适应证的心动过缓患者,67.8%窦房结功能障碍;32.2%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70例左束支起搏成功,其余17例接受了右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起搏植入的过程时间平均为18.0分钟,荧光透视时间为3.9分钟。 左束支起搏患者的心电图QRSd较窄,为113.2±9.9 ms,而右心室间隔起搏QRSd为144.4±12.8 ms。两组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起搏阈值很低。 樊晓寒等研究纳入了33例房室传导阻滞并且有心室起搏适应证的病人。 其中30例患者左束支起搏成功,术中QRSd为112.8±10.9 ms,3月随访时为116.8±10.4 ms。 在术后即刻和3个月随访中,夺获阈值也较低。与基线相比,在3月随访时,二维超声心动图应变成像发现,心脏功能和左心室同步略有改善。唯一的并发症是一例患者室间隔穿孔。 来源:1、Yuqiu Li, et al.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for Symptomatic Bradycardia: Implant Success Rate, Safety, and Pacing Characteristics. Heart Rhythm. 2019; 16 (12), 1758-17652、Xiaofei Li, et al. Permanent 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for Atrioventricular Block: Feasibility, Safety, and Acute Effect. Heart Rhythm; 16 (12), 1766-177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2019增刊!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美超3万人研究称,保健品不能延寿,还可能有害
平日里,很多人在服用各种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以期延年益寿。不过近日一项美国3万余人的研究戳破了这个“美丽的肥皂泡”:服用保健品并不能延长寿命,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却可以。研究显示,服不服膳食补充剂与死亡没什么关系,但是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K、镁、锌和铜的受试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美国心脏协会新闻:每日测体重有助减肥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将于11月10~1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近日,AHA官网提前公布了将在今年年会上公布的几项关于生活方式的、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每天测体重可能是减肥的关键每天测一下体重,可能有助于达到减肥目标。一项研究显示,从不或很少测体重的人体重减轻的可能性低于经常测体重的人。睡不好,血压高,心脏病危险高!意大利高血压协会共识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意大利高血压协会于近期发表专家共识,指出睡眠障碍通过诱发神经激素改变和代谢障碍,引发高血压,进而增加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下图)。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明显增加。夜间非杓型血压也是可改变心血管风险的因素之一。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8:20
000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万分之4!中国超1500万体检人群数据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中心学者在1500万余体检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国人中相对更常见,而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对少见,其中老年人、男性中更为常见。该研究分析了2018年1518万体检人员的心电图,发现有88842人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其中一度阻滞86153人,二度阻滞2249人,三度阻滞440人。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7:51:26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