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特征提示心房黏液瘤要脱落(阜外医院吕滨等研究)
这项研究中,14例栓塞患者中,8例(57.1%)为男性,平均56.1岁,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为(40.8±16.7) mm,伴发二尖瓣、三尖瓣瓣口梗阻8 例(57.1%)。
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栓塞的患者心房黏液瘤边缘呈绒毛状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栓塞者(100% vs. 28.2%,P<0.001)。栓塞患者典型 CT 图像见图 1。
此外,对于临床上中青年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脑梗死或体循环栓塞,应警惕心房黏液瘤的可能。
这项研究共分析了92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房黏液瘤的患者,其中14例发生了栓塞事件。
未发生栓塞患者中非绒毛状改变者的 CT检查结果与病理所见基本一致,边缘光滑或浅分叶改变,且病理上瘤内出血更多见。
未发生栓塞患者典型 CT 图像见图2。
与非栓塞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梗阻比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近日,阜外医院吕滨、王海苹等研究发现,CT图像上肿瘤边缘呈绒毛状改变以及病灶强化程度(CT值)偏低可能与栓塞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过,心房黏液瘤强化程度(CT 值)低于未发生栓塞者 [(52.78±20.08)HU vs.(82.13±62.01) HU,P=0.001],自冠状动脉发出的肿瘤供血血管比例也低于未发生栓塞者(7.1% vs.33.3%),不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未发生栓塞患者中也有22 例(28.2%) CT显示呈绒毛状改变,其病理表现为绒毛状或多结节状,与栓塞患者病理大体标本比较,后者心房黏液瘤边缘弥漫细绒毛样改变更明显。
病理检查显示,所有栓塞患者心房黏液瘤形态与 CT 检查结果大致相同,边缘不规则,呈绒毛状改变,其中4 例(28.6%)呈细乳头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指出,当影像学显示该征象时,需尽早行手术干预,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心房黏液瘤是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其“蔫坏”之一是可导致栓塞事件,而其中以脑栓塞最常见。那么合并栓塞的心房黏液瘤患者有啥特征?
来源:王海苹,高扬,侯志辉,等. 心房黏液瘤合并栓塞事件患者的 CT 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755-760.
新四联治心衰,什么顺序最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现在提倡新四联用药,即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β受体阻滞剂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四类药物。但是,这四种药物的启动顺序及滴定,如何为最优?近日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进行的建模分析表明,用药顺序和滴定速度变化变化或更好。这里的滴定顺序(滴定目标是最大耐受剂量,非最大推荐剂量)主要如下:杨进刚阜外2023-09-26 15:15:400000美国十大被滥用的诊疗技术:过度依赖高科技影像检查居首位
JAMA内科学子刊一项研究以“少即是多”为标题报告了2016年被过度使用的前十位的诊疗技术。作者称,目前医生仍旧过度依赖高科技影像检查,并由此产生了较高比例的不必要检查,导致了过度诊断,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风险。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治疗缺乏益处或有害,例如家庭吸氧、半月板手术或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以下为该研究发现的被过度使用诊疗技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3:030000Lancet研究称,脑出血恢复后仍可使用阿司匹林
近日,Lancet杂志报道的RESTART试验,为老药阿司匹林扳回一局:支持阿司匹林用于脑出血的二级预防。RESTART试验共纳入122家医院537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预防闭塞性血管病且发生脑出血中位76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生脑出血后立即中断抗栓治疗,这些患者均在脑出血发生后存活至少24小时。预防心肾疾病,每周12.5~25小时中等强度运动最好!南方医院学者研究
规律运动是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关于最佳运动量,目前仍有争议。5月17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禹林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参与6.25~12.5小时高强度运动或12.5~25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对于预防冠心病、慢性心衰、心梗、慢性肾衰是最佳的。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运动量仍有保护作用,但带来的益处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