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死亡判定标准出炉(世界脑死亡专家共识)
目前,国际上以脑死亡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脑死亡的概念、判定标准、临床实践和文献记载并不一致。 由于很难开展关于脑死亡的随机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研究,因此目前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无法制定循证医学建议。 鉴于此,近日,由全球45位脑死亡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世界脑死亡项目组在全面回顾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脑死亡/神经性死亡的统一判定标准。 专家组建议,脑死亡/神经性死亡的定义为:脑功能完全、不可逆丧失,即昏迷无应答,失去意识,脑干反射消失,不能自主呼吸。 这可能由于脑血供永久停止或毁灭性的脑损伤所致。如果仍存在细胞水平的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活动,或者仍存在激素调节功能,均不妨碍脑死亡的判定。 在确定脑死亡/神经性死亡是否不可逆时,无需通过干预来降低颅内压。 在判定死亡的情况下,“永久”意味着失去功能,不能自主恢复,也不会在干预的情况下恢复。 专家组指出,“全脑死亡”和“脑干死亡”这两个名词应弃用,而应以“脑死亡/神经性死亡标准”来代替。但司法领域的一些法律和医学标准在使用“全脑”和“脑干”这样的名词,鉴于此,建议临床医生以这些法律和标准为指导。 专家组强调,在评估患者是否脑死亡/神经性死亡之前,患者必须已经有一个神经系统的诊断,这个诊断可大致脑功能完全、不可逆丧失,同时要排除可能会混淆临床检查的情况以及可能酷似脑死亡/神经性死亡的疾病。 当临床检查发现患者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可判定为脑死亡/神经性死亡,包括以下8种情况。 (1)最强外部刺激不能唤醒患者或让其恢复意识,包括有害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 (2)瞳孔处于固定中等大小或放大状态,对光反射消失; (3)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消失; (4)在有害刺激下,面部未出现任何肌肉活动; (5)双边咽喉壁刺激下无呕吐反射; (6)气管深部吸痰刺激下无咳嗽反射; (7)在有害刺激下,四肢未出现受大脑控制的运动反应; (8)在做呼吸停止试验时,在达到pH<7.30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 mmHg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自主呼吸。 专家组强调,如果临床检查不能完成,应考虑进行辅助检查,包括血流研究或电生理检测。 儿童的脑死亡/神经性死亡标准的定义与成年人一样,但在评估儿童时,要采用适合于其年龄的必要血液动力学目标。 专家组指出,在评估脑死亡/神经性死亡时,还要考虑宗教、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当地的法律要求、资源可及性。 专家组对Cochrane、Embase、MEDLINE三个数据库中1992年至2020年4月发表的700多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 来源:Determination of Brain Death/Death by Neurologic Criteria: 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 JAMA.Published online August 3, 2020.
旅客筛查只能发现不到半数感染者!美研究称,大部分感染者症状不明显,且潜伏期长
为了限制2019-nCoV在全球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各个城市乃至其他国家均实施了入境旅客的筛查。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发表研究称,新冠病毒感染很难通过旅客筛查有效检测出来,因为大部分感染者表现轻微,症状不明显,并且潜伏期很长。研究者称,任何时候,人群的流动会导致呼吸道病毒的广泛传播,旅客筛查虽然可以减缓传播,但不能有效阻止感染病例的进入。这些情况应急诊再灌注!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要新分类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心电图上ST段变化。因ST段抬高提示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需要紧急冠脉再灌注治疗,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通常不建议所有患者采用紧急冠脉再灌注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10-04 08:21:41
0000CDC称我国≥60岁老人疾病缠身:近六成有高血压,75%有≥1种慢病
在我国≥60岁的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的人,占10.8%。而未来数十年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预计2050年,老龄化水平达30%以上。人年纪大了疾病多会找上门儿来,尤其是慢性病。而相关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前5大病因。那么,老年人群慢性病到底会带来多大疾病负担?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0:50:27
0000房颤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不足40%!中国超6万患者分析
一项纳入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房颤(CCC-AF)项目236家医院6万余例房颤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房颤住院患者中,近2/3有高血压,但其中仅四成血压得到了控制,说明我国房颤患者的高血压管理需要进一步改善。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是迄今为止首个关注我国房颤住院患者高血压状态的研究。表明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血压管理策略,以降低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5:00:4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