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左室辅助装置该怎么抗凝(阜外经验)
累计完成16 例患者,术后出血1 例,发生率6.25%,通过外科止血纠正;术后平均随访7 个月,出血或血栓发生率为0,主要为轻微出血事件,通过调整抗凝强度可解决。
体外循环结束后,通常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活化凝血时间降至正常范围,监测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敏感地发现肝素残留。
目前,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对机械循环辅助的抗栓策略有明确推荐。成人患者中普遍应用华法林作为基础抗凝策略。
埃德蒙顿方案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儿童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抗栓治疗方案。
术后需要持续输注超过4 个单位浓缩红细胞、并且血红蛋白不能维持在稳定水平;
延迟出血事件即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6 个月内由于抗凝策略异常、患者本身因素以及仪器故障等因素引起的颅内出血、心脑血管异常事件、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血液系统并发症。
阜外医院胡盛寿、雷白等发表文章指出,尽管目前抗凝治疗被常规用于预防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脑卒中和装置内血栓,相对于其他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在治疗策略上存在更多变数。
目前各研究中维生素K 拮抗剂抗凝治疗的目标值存在很大差异,指南建议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一般应维持在2.0-3.0。
在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中,针对是否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采用何种治疗强度,各家医学中心的观点仍不一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左心室辅助装置临床试验,主要采用术前低分子肝素抗凝、围术期肝素抗凝、继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策略。
来源:雷白,胡盛寿.左心室辅助装置抗栓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0-20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2.018.
一般而言,左心室辅助装置术后血栓可以由一系列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和装置流量以及能源异常等综合判断。
血液检查明确缺少血友病高分子量多聚合体;其他由于容量不足导致循环不稳定的因素。
这类患者因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高达30%,而在儿童患者中高达50%。
术后装置血栓形成时可以考虑溶栓治疗,也可以采用静脉途径抗凝方案( 普通肝素或凝血酶抑制剂),还可以选择静脉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如依替巴肽)。
早期出血事件即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30 d 内出现的非医疗因素干预下需要二次手术或者胸管引流增多造成的不良事件,以胃肠道出血和血管性血友病症状多见。
阿司匹林通常在术后24-72 h开始应用。肝素的抗凝推荐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胸管拔除之后开始口服华法林。
以下几项监测指标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对于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后抗凝并发症的处理,阜外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发现,出血事件可以定义为早期出血事件和延迟出血事件。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可引起凝血- 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由此导致严重的出血和血栓事件成为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有血栓、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前,通常要接受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患者术后乳酸脱氢酶(LDH)> 500 IU/L 并持续增高无下降趋势,高度提示存在出血事件;
JAMA子刊研究称,脂蛋白(a)降低65.7 mg/dl,临床获益与“坏胆固醇”降低1 mmol/L时相当
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实际上脂蛋白(a)也是“坏蛋”,也与冠心病和中风密切相关。因此,尽管目前没有特别针对脂蛋白(a)的有效药物,但力求通过降低脂蛋白(a)水平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仍是业界的一大热点。关键的问题是,脂蛋白(a)水平降到多少合适?国人30年吃猪肉增长73%,蔬菜减少17%!中国疾控中心研究
几十年来,国人舌尖上的饮食悄然变化,更为丰盛和丰富,营养确实上去了吗?近期,中国疾控中心丁钢强、张兵等发表的研究指出,国人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面临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研究者指出,应该加强国人营养特点变化监测,并及时针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施以有效策略以改善营养需求。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5:06:370000你知道有个新“三高”吗?吉大一院学者称,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一种病,心率高、血压高和体重高是特点
心率快的人,一般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比较高。此外,很多工作负荷大,生活压力大,劳累等人群发生猝死和心梗的风险较高。为什么?这就涉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问题。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兴奋的神经活动比较活跃,而让人休息的神经活动较弱。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人,往往容易发生高血压,治疗上就用ß阻滞剂,其实就是让心跳减缓,收缩力量小一些。JACC研究:心碎综合征有三种类型,死亡风险不低于心梗
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被日本医生Sato首次报道,酷似日本捕捉章鱼的罐子。后来因发现有明显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情况存在,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以前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类似的死亡风险。近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同样发现应激性心肌病的长期死亡风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6: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