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吸烟(5支,死亡风险也增加,山东大学参与的近33万人研究)
来源:
吸烟既然有害,每日少吸点是不就“高枕无忧”?
这是考虑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因素以及慢性病后的结果。
当前这项研究对1997~2009年美国国民健康访问调查中13波共329035位参与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参与者年龄均≥18岁。中位随访8.2年,34862人死亡,其中8415人死于癌症,9031人死于心血管病,2040人死于呼吸道疾病。
研究发现,与从来不吸烟相比,每日吸1~2支烟,增加94%的全因死亡风险;每日吸3~5支烟,增加99%的全因死亡风险。
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每日少量吸烟增加的死亡风险,首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其次是癌症和心血管病。
比如,每日吸1~2支烟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及心血病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9.75倍、2.28倍和1.93倍。
每日吸3~5支,则危害更甚,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及心血病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11.71倍、2.70倍和1.96倍。
研究者表示,可能年轻烟民吸烟模式尚不稳定,或会渐趋于增加每日吸烟支数。此外,一些戒烟者通常会以减少吸烟量过渡。
不论如何,最好与烟草零接触。
研究者强调,该研究凸显了戒烟项目终生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18~39岁这一年龄段的吸烟者,每日吸少量烟更为多见。
[1] Qin W, Magnussen CG, Li S, et al. Light Cigarette Smoking Increases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indings from the NHIS Cohort Study.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14): E512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日,一项由山东大学学者参与的、对近33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吸烟害人无下限,每日吸烟≤5支,死亡风险还是显著增加的。
烟草沾沾就有害的研究其实已经有很多了,比如之前一项美国研究也表明,即使每日吸烟不到1支,也会增加64%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倍的肺癌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男女平等”。
[2] Inoue-Choi M, Liao LM, Reyes-Guzman C, et al. Association of Long-term, Low-Intensity Smoking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JAMA Intern Med, 2017, 177: 87-95.
阜外医院杨艳敏等总结ST段抬高心肌炎的患者特征:核磁可见斑片状延迟强化,及时诊治者预后良好
临床上常见一类病人,就是心电图ST段抬高,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有些患者最终诊断为心肌炎。这类病人可称为类似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样的心肌炎。近日,阜外医院杨艳敏教授、吴双等在Medicine杂志上总结了18例入院初步诊断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经冠脉影像学检查除外冠心病,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7名为男性。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09:210000血压控制不佳,加药还是加量,答案并不简单!美国真实世界研究
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吃着降压药血压还是控制不住,此时是应该加用另外一种降压药还是原有降压药物加量呢?10月5日,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为进一步控制血压,大约3/4的患者选择加大药物剂量。虽然在降压方面不如增加药物种类,但依从性较高。搭桥前,乳内动脉超声物有所值!北大人民医院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2:16:500000四成国人有小气道功能障碍!中国肺部健康研究5万余人分析
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中国肺部健康研究最新分析显示,20岁以上国人超四成患有一种叫“小气道功能障碍”的病,而吸烟、空气污染和肥胖是其中重要的可改善因素。研究显示,20岁以上人群有43.5%患小气道功能障碍,据此推算全国有4.26亿人存在这个问题。研究还发现,这种病会随增龄而增加,比如20~29岁人群患病率为21.5%,而70岁以上人群达74.7%。不过男女、城乡无差异。阜外医院梁岩等调查北京急诊快速心律失常处理:房颤占七成,70%用胺碘酮
阜外医院刘明名、梁岩等对北京市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共250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些医院急诊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大多数处理与目前指南保持一致,但在药物选择和房颤抗凝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该研究中,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房颤,占68.8%,其余依次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性心动过速(4.6%)和室性早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