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植物蛋白更长寿(美国41万人16年随访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前不久,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可预防心脏病。 优质蛋白包括植物蛋白(例如大豆、豆类、坚果来源的蛋白),也包括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其中植物蛋白更优,位于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来的蛋白来源金字塔顶端。 7月13日,JAMA内科学子刊发布的一项观察41万余人、随访长达16年的美国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表明,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总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证明,改变食物中的蛋白来源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多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尤其是面包、谷物和意大利面中的蛋白,有助于延年益寿。 他们表示,在从肉类中摄入蛋白的同时,也会摄入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食盐和其他不利于身体的营养素。 在从植物中摄入蛋白时,同时也摄入不少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动物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能会导致动脉变硬或发生炎症。同时,动物蛋白也会影响人的肠道菌群。 研究者发现,校正重要的临床和其他危险因素后,食物中植物蛋白吃得越多,总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植物蛋白摄入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男士和女士的总死亡风险均降低5%,死亡绝对风险分别降低0.36%和0.33%。 如果以1000 kcal所摄入的食物热量为基数,其中植物蛋白每增加10 g,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2%和14%,死亡绝对风险分别降低0.95%和0.86%。 在不同吸烟状态、蔬果摄入量、自述健康状态的亚组人群以及按是否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患糖尿病区分的各个亚组中,研究者均一致发现,植入蛋白吃得越多,死亡风险越低。 该研究还显示,如果每天摄入热量的3%用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总死亡(男士和女士中均降低10%)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男士和女士中分别降低11%和12%)均可显著降低。 其中,用植物蛋白取代鸡蛋或红肉来源的蛋白,死亡风险降幅更大。 如用植物蛋白替代鸡蛋蛋白,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4%和21%;用植物蛋白替代红肉蛋白,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则分别降低13%和15%。 该研究利用美国国家研究所开展的Health–AARP饮食和健康研究中1995~2011年数据,共纳入416 104人,其中男士237 036人,女士179 068人,中位年龄分别为62.2岁和62岁。 在该研究中,蛋白大约占每天饮食的15%,但仅40%来自植物,其余60%来自动物(19%来源于奶制品)。男士和女士每天平均吃26.9 g(14.4 g/1000 kcal)和21.6 g(14.9 g/1000 kcal)植物蛋白。 一共6 009 748人年随访期间,18.7%的人死亡。 来源:[1]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Protein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13, 2020.[2]The Impact of Type of Dietary Protein, Animal Versus Vegetable, in Modify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ipid Expert Panel (ILEP). Clin Nutr, 2020 May 26.
高血压患者心率快增加心衰风险!开滦研究最新分析
近日,开滦研究一项最新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快会增加心衰风险。研究显示,在考虑混杂因素后,平均静息心率最大的患者较最小的患者,心衰风险增加了97%。而且,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min,就会增加40%的心衰发生风险。进一步分析可见,静息心率与心衰的发生呈现线性关系。JAMA研究称,半数欧美指南建议为专家共识,10年指南质量没有提高
JAMA一项研究发现,2008-2018年期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仅8.5%为A级证据,而欧洲心脏协会(ESC)的指南,也仅14.2%为A级证据,而且10年间欧美的A级证据比例没有提高。A级证据是指有多个临床研究或单一大规模临床研究,B级是指多个观察性研究或单一临床研究,C级是专家共识。糖尿病伴心肾疾病,应首选新型降糖药!柳叶刀综述
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这两类新型降糖药物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研究。6月30日,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综述总结了这两类新型降糖药物已经明确和新出现的适应证。1、SGLT2i和GLP-1RA作为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还有减重和降压等额外益处。搭桥,应多考虑使用桡动脉!阜外医院学者文章
选择合适的血管材料是保证搭桥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相对于大隐静脉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最新的临床指南也提升了对桡动脉的推荐级别。阜外医院王春元、张岩、胡展等发表综述指出,虽然支持桡动脉桥血管使用的研究证据已足够充分,但世界范围内桡动脉使用率依旧偏低。临床医师应重视在搭桥手术中使用桡动脉。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0:12:49
0000河南儿童心脏中心国内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经腋下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
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范太兵等通过研制中空导引探条,在国内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下经腋下途径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让这项手术实现更微创、更美观。近期他们发表经腋下途径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8个月随访结果:无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伞脱落以及近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