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植物蛋白更长寿(美国41万人16年随访研究)
前不久,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可预防心脏病。 优质蛋白包括植物蛋白(例如大豆、豆类、坚果来源的蛋白),也包括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其中植物蛋白更优,位于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来的蛋白来源金字塔顶端。 7月13日,JAMA内科学子刊发布的一项观察41万余人、随访长达16年的美国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表明,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总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证明,改变食物中的蛋白来源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多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尤其是面包、谷物和意大利面中的蛋白,有助于延年益寿。 他们表示,在从肉类中摄入蛋白的同时,也会摄入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食盐和其他不利于身体的营养素。 在从植物中摄入蛋白时,同时也摄入不少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动物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能会导致动脉变硬或发生炎症。同时,动物蛋白也会影响人的肠道菌群。 研究者发现,校正重要的临床和其他危险因素后,食物中植物蛋白吃得越多,总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植物蛋白摄入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男士和女士的总死亡风险均降低5%,死亡绝对风险分别降低0.36%和0.33%。 如果以1000 kcal所摄入的食物热量为基数,其中植物蛋白每增加10 g,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2%和14%,死亡绝对风险分别降低0.95%和0.86%。 在不同吸烟状态、蔬果摄入量、自述健康状态的亚组人群以及按是否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患糖尿病区分的各个亚组中,研究者均一致发现,植入蛋白吃得越多,死亡风险越低。 该研究还显示,如果每天摄入热量的3%用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总死亡(男士和女士中均降低10%)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男士和女士中分别降低11%和12%)均可显著降低。 其中,用植物蛋白取代鸡蛋或红肉来源的蛋白,死亡风险降幅更大。 如用植物蛋白替代鸡蛋蛋白,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4%和21%;用植物蛋白替代红肉蛋白,男士和女士死亡风险则分别降低13%和15%。 该研究利用美国国家研究所开展的Health–AARP饮食和健康研究中1995~2011年数据,共纳入416 104人,其中男士237 036人,女士179 068人,中位年龄分别为62.2岁和62岁。 在该研究中,蛋白大约占每天饮食的15%,但仅40%来自植物,其余60%来自动物(19%来源于奶制品)。男士和女士每天平均吃26.9 g(14.4 g/1000 kcal)和21.6 g(14.9 g/1000 kcal)植物蛋白。 一共6 009 748人年随访期间,18.7%的人死亡。 来源:[1]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Protein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13, 2020.[2]The Impact of Type of Dietary Protein, Animal Versus Vegetable, in Modify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ipid Expert Panel (ILEP). Clin Nutr, 2020 May 2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吃肉多,握力差!?天津医大研究
手无缚鸡之力,是一个人肌肉力量衰减的表现,而肌力衰减会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死亡风险。近日,天津医科大学牛凯军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吃甜食或动物食品者握力小,而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让人更有劲儿。而且研究显示,甜食或动物食品吃得越多,握力低的风险越高。而且,这种效应在男女中相似。图1三种饮食模式不同四分位低握力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6:47:04
0000Lancet再次刊发PURE研究限盐分析:多吃盐有害,但仅限于中国
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PURE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很多国家吃盐量超标,但只有吃盐很多的中国,才需要限盐。这项研究共分析了18个国家369个社区,发现80%的中国居民每日吃盐多于12.5g,而其他国家84%居民平均每天吃盐7.5~12.5g。研究主要观察了钠与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到底有何关系。每日5g钠相当于食盐12.5g/天。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4:21
0000我国超半数心梗患者发病时并非高危人群!阜外医院杨跃进牵头CAMI研究新分析
一般认为,发生心梗的人,往往危险评分为高危。但阜外医院张旻、杨跃进、高晓津等发表的中国急性心梗注册(CAMI)研究最新分析却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评分低中危人群。研究共纳入了30952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38.6%为ASCVD低危人群,17.3%为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和18.3%。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0:57:10
0000瑞典研究:阿托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类药物能防肝癌,亲水性他汀无效
他汀类药物伤肝?近期一项纳入1.6万余人的瑞典研究发现,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癌风险和死亡风险。临床上,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研究显示,与未用他汀类药物者相比,使用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相对降低44%的新发肝癌风险,绝对风险降低4.8%。但研究未发现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显著降低肝癌风险。阜外医院13年资料汇总:自发性冠脉夹层患者较年轻,仅三分之一为女士
自发性冠脉夹层在临床相对少见,阜外医院乔树宾、高晓津、许浩博等通过分析该院13年资料发现,这类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多数可药物保守治疗。研究显示,2004~2017年有58例诊断为冠脉夹层,其中自发性冠脉夹层有24例(41.3%)。这些自发性冠脉夹层患者年龄较轻,平均年龄48.1岁,女性8例(33.3%),有75%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