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含糖饮料(每日屏幕时间,2小时,澳洲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指南)
近些年来,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悄然增多,怎么更好管理?近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关专家就此发布了新指南。
对于二甲双胍(同时使用或不适用胰岛素)不能达标者,在儿科内分泌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新型降糖药物。
轻症或筛查后确诊患者,二甲双胍为一线药物;
筛查频率为每隔2~3年,或者如果体重过多增加要尽早接受筛查。
撰写专家指出,肥胖的流行推动了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尤其是10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
血糖控制目标:
生活方式方面:
饮食上要管控含糖饮料,少吃能量密集且缺乏营养的食物,对患者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摄入相关的患者教育,总之营养要保证,血糖指数要低一些;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对于肥胖及超重儿童,要减少总能量摄入,减少≥7%的多余体重;
为所有儿童青少年制定更为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6.5%),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药物治疗:
指南建议:
每日应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强度剧烈运动,其中包括阻抗运动;
每晚最好保证8~11小时的优质睡眠。
来源:Alexia S Peña, Jacqueline A Curran, Michelle Fuery, et al. Screening,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ustralasian Paediatric Endocrine Group guidelines.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20; 213 (1): 30
筛查:
据介绍,这也是澳洲首部基于医学证据的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之前均是参照成人指南。这部新指南由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儿科和成人内分泌领域专家、糖尿病护理者、营养师、心理专家及物理治疗师。
此外,指南还建议,对于确诊的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过渡到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该团队应包括一位成人内分泌科专家。
此外,最让人忧心的是,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要比成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展,在确诊后的几年最可能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因此,早期识别和管理,对于预防并发症及维持远期健康至关重要。
对所有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筛查2型糖尿病,包括:超重或肥胖,母亲糖尿病史或妊娠糖尿病史,一级亲属罹患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迹象(黑棘皮病),伴有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使用精神科药物。
每日屏幕时间限制到≤2小时;
广西医大李浪等研究称,曲美他嗪还能预防对比剂肾病
近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浪等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与传统的水化治疗相比,临床上常用来对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曲美他嗪可以显著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而且还能降低心脏介入术后的血肌酐水平。分析显示,与接受水化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曲美他嗪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对比剂肾病风险降低73%,心脏介入术后24小时、48小时和7天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早餐要8:30前吃!美国研究
早餐会对血糖产生全天连续性影响,尤其是午餐和晚餐的餐后血糖。不过,早餐在什么时间吃更好?近日,在美国内分泌学会2021年年会上,美国西北大学学者报告的研究发现:早餐不晚于八点半最好。研究显示,早上在八点半前吃饭的人,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均低,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进而较低。而且与一日三餐时间控制在10小时或多于13小时无关。这项研究对美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中10575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多吃高淀粉零食有害!JAHA研究
一项发表在JAHA上的研究再次坐实薯片是垃圾食品。研究显示,在任一餐后吃富含淀粉的零食,均增加至少50%的死亡风险和44%~57%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反,多吃水果、蔬菜或乳制品则与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经常吃西式午餐(通常包括精制谷物、奶酪和腌肉)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44%有关。而吃水果为主的午餐,则与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34%有关。DYSIS-China研究:东北医生对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较差
近期,胡大一等发表了DYSIS-China研究最新分析。该研究显示,患者血脂达标与临床医生对指南推荐的LDL-C控制目标知多少有关,而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不同职称的医生对此参差不齐。研究者发现,全国不同地区的医生就LDL-C控制目标的认知程度和患者达标率,差异不小,其中东北地区较低。图不同地区的医生中,认为指南所推荐LDL-C控制目标是临床重要参考的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1:11:50
0000阜外研究:三大心电图异常提示扩心病心衰患者死亡风险高
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阜外医院学者发现,12导联心电图异常,如房颤、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QRS时限均有助于判断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研究者发现,与扩心病心衰死亡患者相比,存活患者QT时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比例、异常Q波出现频率比例及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Ⅰ类药物服用比例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