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刊登冠脉介入后房颤抗栓白皮书:首选双联抗栓,新型抗凝药物优先
近期,Circulation刊登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白皮书。在评估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后。专家组做出了重要更新,建议大多数患者应考虑在出院时采用双联抗栓方案(口服抗凝药加P2Y12抑制剂)。

以下为该专家共识的十大建议:
1、对于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且接受支架治疗的房颤患者,大多数患者应在出院后采用双重治疗方案,即抗凝药物加P2Y12抑制剂。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优于华法林。
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剂量与房颤抗凝推荐方案一致,不建议使用低剂量,除非在随机试验曾经研究过的剂量。
4、当有不同的剂量可以选择(如达比加群110和150mg)时,应根据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来考虑抗凝强度。
5、对于已经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在PCI后可继续使用,尤其是患者耐受性良好,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没有并发症,可考虑使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达标范围内的较低水平。
6、抗血小板治疗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应考虑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在主要试验中使用抗凝 抗血小板的两药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不建议使用三联疗法。
7、大多数患者应首选抗凝 抗血小板的两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首选P2Y12抑制剂,应该尽快开始,如在出院时。
8、在高缺血/血栓风险和低出血风险的特定患者中,在PCI后(如1个月)短期延长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三联疗法)是合理的。氯吡格雷仍是P2Y12抑制剂的首选,但对于高缺血/血栓风险和低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替卡格雷。
9、对于大多数应继续接受卒中预防剂量的抗凝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在1年内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10、对于低血栓/血栓风险和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在PCI后6个月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合理的;而对于高缺血/血栓风险而低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来源:Angiolillo DJ, et 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With Oral Anticoagula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2018 Update. Circulation. 2018, 138:527–536.
日行7000步以上,可延寿!美国研究
每天的步数是促进身体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9月3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提示,每天至少走7000步,死亡风险会大幅降低。平均随访10.8年期间,与每天步行不足7000步的人相比,每天步行≥7000步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70%,每天步行7000~9999步获益最大。而每天步行的强度,包括30分钟步速峰值和以≥100步/分的速度步行的时间,均与死亡风险无关。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3:40:26
0000美批准达比加群用于儿童!
6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达比加群用于儿童,而且批准了多个适应证。达比加群也是首个获批用于儿童的口服抗凝药。此次达比加群获批的儿童适应证包括:已接受注射用抗凝药治疗至少5天的儿童,以及因初次静脉血栓栓塞完成治疗、需要预防血栓形成的儿童。其中,口服丸剂批准用于3个月~11岁的儿童,胶囊获批用于≥8岁的儿童。心脏过度活动是青少年高血压主因!美国研究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研究称,以心率和左室射血速度增加和近端脉搏波速度增加为特征的心脏过度活动,可能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与健康同龄人相比,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升高(90±15vs76±10mmHg)。研究指出,平均动脉压升高可由心率和心输出量升高(5.3±2.0vs4.5±1.2l/min,随年龄和性别调整)解释,而非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出炉!欧洲心脏杂志刊登顾东风、鲁向锋团队研究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和鲁向锋教授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并系统评价了其在冠心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该评分可提升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和临床风险分层能力,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测预警和指导精准防治。研究成果于2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欧洲心脏杂志》。杨进刚阜外2023-09-24 08:26:06
0001美国提出要建设心脏代谢中心!一站式服务管理糖尿病!
近期,美国有两家医疗中心提出了“一站式服务”来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并计划将这一概念推广到心脏代谢中心联盟,希望到2022年底至少有20家中心参与。美国堪萨斯城Michael和MarlysHaverty心脏代谢高级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MikhailN.Kosiborod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肾脏、心血管等多个器官受累,但得到的治疗却支离破碎。患者需要全面,多学科的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3:07:0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