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起搏器术后患者静脉阻塞,天津学者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娟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中,术后感染、术中静脉穿刺次数多、植入导线多是术后出现静脉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来源:高洁,李洪仕,朱可佳,等. 安装心律植入装置术后静脉阻塞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599-603.
研究者指出,在安装心律植入装置后静脉阻塞的发生率并不低,所以在设备更换、升级等手术中,即使在无症状性静脉阻塞的患者中,应完善术前静脉造影评估静脉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在体内植入导线较多、穿刺次数较多、术后感染等高危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是否延缓静脉阻塞的发生尚不明确。
静脉造影发现,25.3%的人有静脉阻塞(直径狭窄≥ 50%或闭塞),包括12例静脉狭窄、26 例静脉完全闭塞;其余112例静脉狭窄程度<50%。
在静脉阻塞患者中,36例以锁骨下静脉狭窄及闭塞为主,仅2 例发生腋静脉闭塞。
该研究连续入选因各种原因行起搏器更换术常规行术前静脉造影的患者150 例。
调整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心血管危险风险因素的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OR=11.475)、静脉穿刺次数增加(OR=1.373)以及体内植入导线数目(OR=1.270)是静脉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0000
相关推荐
多次查“坏胆固醇”都很高,最危险!开滦研究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6:31:42
0000美国心律协会主席“发现”中国长寿村:没有医生,也不吃药
2002年,JohnDay在中国听说有一个偏远的中国村庄,几乎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几乎没有老年病,他对此表示怀疑。JohnDay是一名盐湖城的心脏医生,曾任美国心律协会主席,25年来一直在学习汉语,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他们没有医生,不吃药物,也不上医院,但村民都很健康,”Day告诉记者,“这挑战了我对老年的认知。”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09:24
0000心肌病磁共振专家共识发布:扩张性心肌病病因学诊断的有力工具
临床实践中,心衰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往往较为繁杂和棘手,而心脏核磁共振在病因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方面,常可助一臂之力。本刊曾介绍过核磁共振在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1],而近期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公布,将会进一步推动核磁共振在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2]。肥厚型心肌病疑诊或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如下情况时建议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氧化三甲胺增加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阜外颜红兵团队研究
肠道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扮有很重要的角色,比如一个人红肉吃多了,经过肠道菌群的作用,体内一种名叫“氧化三甲胺(TMAO)”的物质也就升高了。TMAO与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又有何关系?近日,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血浆TMAO水平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是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为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杨进刚阜外2023-09-09 08:25:51
0000心衰、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应广泛应用SGLT2i!JACC杂志Meta分析
近期,JACC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显著降低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风险。研究分析了针对心衰、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CKD)患者的SGLT2i与安慰剂对照的13项研究,共9万例患者。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SGLT2i使心衰、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风险分别降低了24%、23%和23%。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4:06:4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