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磁共振专家共识发布(扩张性心肌病病因学诊断的有力工具)
血色素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肌舒张功能受损,后期也可表现为收缩功能受损,心脏扩张,产生类似于扩张性心肌病样改变,因此,在扩张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中常需排除血色素性心肌病。
临床实践中,心衰和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往往较为繁杂和棘手,而心脏核磁共振在病因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方面,常可助一臂之力。本刊曾介绍过核磁共振在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1],而近期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公布,将会进一步推动核磁共振在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2]。
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
肥厚型心肌病
应用建议:心脏磁共振适用于所有疑诊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
(4)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或病情急剧变化时。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心脏磁共振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首次提出了心肌炎的心脏磁共振诊断标准,即路易斯湖标准。
应用建议:心脏磁共振适用于所有怀疑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的患者明确诊断,特别是在心脏超声成像质量不佳或难以确诊时。
结节病是少见的全身性肉芽肿性疾病,心脏结节病以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超过半数结节病患者的死亡与心脏受累相关,对心脏结节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极其重要,心脏磁共振可早于常规检查方法发现心肌病变。
应用建议:心脏磁共振适用于疑诊血色素性心肌病的诊断,可用于血色素性心肌病铁鳖合剂治疗的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
扩张型心肌病
(2)可疑心尖部或侧壁肥厚以及非缺血性心尖室壁瘤的患者;
限制型心肌病
在心脏超声提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进行磁共振检查: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来源: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肌病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 673-681.
(5)室间隔化学消融及切除术术前指导与预后评估。
疑诊或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如下情况时建议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心肌淀粉样变
[1]徐晓红, 徐耕.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15, 30: 610-613.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特异性高,敏感性较低。
心肌炎
(2)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进行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可准确评价左右心脏功能;
(1)可疑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不明确时;
(1)新发或新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病程半年内)潜在的病因学诊断;
应用建议:心脏磁共振适用于所有疑诊心脏结节病的诊断以及心脏结节病治疗效果的监测。
心脏磁共振凭借其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大视野、无死角等优势,对显示小梁化心肌有独特价值。
心脏磁共振适用于限制性心肌病的病因学诊断,适用于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3)需进一步评估左心室结构(乳头肌病变等)以及心肌纤维化时;
血色素性心肌病
心脏结节病
(3)心肌组织学特征定性协助评价预后风险;
应用建议:心脏磁共振适用于可疑心肌炎的诊断,适用于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病因学诊断,也适用于心肌炎预后的判断。
(4)与其他类型左心室肥厚表现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的鉴别诊断;
心脏磁共振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显著优于常规心脏超声,同时还可作为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中的主要标准之一,建议对所有疑诊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血脂异常,该怎么吃?美国国家脂质协会建议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基础,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6月2日,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发布观点文章,针对成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干预给出了建议。少吃饱和脂肪,优于少吃胆固醇总体上,降低LDL-C的营养干预措施包括:(1)减少可升高胆固醇的脂肪;(2)减少膳食胆固醇;(3)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粘性膳食纤维;(4)超重或肥胖者减肥。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1:55:15
0002超半数医生不了解原醛!13城市调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潴钠排钾、容量负荷增加,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高醛固酮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原醛症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在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达4%~10%。但是近日一项对全国原醛症诊断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医生对原醛症诊断知识的掌握尚存在欠缺,对原醛症筛查不足的情况较普遍。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6:51:46
0001近四成50~75岁居民存在≥50%的动脉狭窄!王拥军等JAMA子刊丽水调查
6月27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联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韦铁民团队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在丽水市中老年居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常见,九成以上至少有一个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八成以上存在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50%者占近四成。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说明,我国老年人群需要筛查动脉粥样硬化,加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降阶治疗安全吗?阜外医院杨跃进等Meta分析
对于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推荐进行双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治疗。新型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与传统的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有效降低缺血事件,但出血风险增加。有冠心病,尿酸过低也有风险!广东省医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近期,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尿酸过高和偏低都会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全部、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6.35、6.52、5.83mg/dl(1mg/dl=0.0168μ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