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两成青少年儿童有高血压!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研究表明,1991~2015年,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升高,约两成青少年儿童有高血压,其中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为主。
1991~2015年,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平均收缩压从96.18 mmHg升高至101.54 mmHg,平均舒张压从62.61 mmHg 升高到了66.65 mmHg。
我国青少年儿童中,经年龄标化后,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从7.0%升高至13.0%;高血压总患病率从8.5%上升至了19.2%,1级高血压患病率从8.0%上升至17.7%,2级高血压从0.5%升高至1.5%。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从0.9%升高到2.2%,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从6.2%上升至14.1%,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从1.4%升高至2.9%。
研究者发现,肥胖、腹型肥胖是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腹型肥胖青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儿童的2.69倍和1.49倍。
另外,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风险增加。与13岁以下的儿童相比,13~17岁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高血压(OR=1.76)。
而与北方青少年儿童相比,南方青少年儿童出现高血压的风险低35%。
进一步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肥胖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均有关。
另外,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关的因素还包括年龄、腰围、腹型肥胖,而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有关的因素还有性别、年龄、城镇或农村居住环境、南方或北方居住、腰围、腹型肥胖。
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公共纳入15 143名7~17岁的青少年儿童,高血压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来定义。
其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定义为:舒张压≥同一年龄、性别、身高亚组的第95百分位,而收缩压<第95百分位。
来源:Trends in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Phenotypes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ver Two Decades (1991-2015).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May 11;8:62774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48岁男士三次心梗,原因竟是“吃葱和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例
一位48岁男士,发生了三次心梗。第一次在1年前,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左回旋支也有病变,于左前降支放了1枚支架。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半年前,这位男士饭后再发胸痛,伴皮肤瘙痒、出汗,到医院一看,又是“急性前壁心梗”,造影示左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支架内血栓影;左回旋支近段串珠样改变,狭窄80%~90%。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5:15:59
0000Circulation发表丹麦研究称:50岁前患心梗过早死亡风险翻倍,女性增2倍
近期,Circulation心血管质量和结果评估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50岁以下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尤其是女性幸存者的死亡风险更高,是一般人群的3倍。50岁前发生心梗和普通人群的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9:51:58
0000阜外医院姚焰等报告,超声引导处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成功率高
心脏介入手术越来越多,但股动脉穿刺相关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愈发常见,但外科手术已渐成昨日黄花,无创人工压迫累坏医生还成功率不高,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虽成功率高却可能引起动脉血栓栓塞等,怎么处理更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陈刚等对该院7年病例总结分析发现,对这类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血肿加人工压迫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成功率为96.3%,且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6:31:32
0000复旦学者在Circulation发文提示,“缺叶酸导致先心病”说法有误,叶酸利用率才是关键!
叶酸缺乏是包括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在内的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可预防先心病等出生缺陷。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血叶酸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出生缺陷。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赵健元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决定新生儿先心病风险的是叶酸利用效率,而非血液中游离叶酸浓度。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2:26:01
0000四种健康生活方式,可战胜坏基因!英国26万人心血管病预防研究
有些人心血管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天生就容易患心血管病。可喜的是,对于这种天生的高遗传风险,并不是没有办法来干预。既往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这种风险。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再次证实,高血压患者如果遵循4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体重(不肥胖)、不吸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无论遗传风险高不高,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均会显著降低。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8:31: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