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得太细(从张文宏,不建议吃粥,谈饮食与健康危机)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中国近18万人进行调查,发现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7%。
不仅是孩子,青年人早餐喝大米粥,能量持续时间也较短,也会很快感到饿。 另外,餐后的血糖升高,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大米粥还损害孩子的牙齿。 精加工食物更没有营养 中国是以米面为主的农业大国,与之前不同,现在的米面都是精加工过的米面,去除了很多粗纤维和营养丰富的胚芽部分。 吃的过细就是指全谷类(Whole Grains)较少。全谷物是指完整的、经研磨、碎裂或制成薄片的谷物果实,核心是谷物的3种成分(麸皮、胚芽和胚乳)的比例应与天然谷物相同。 无论是白米还是糙米,都是经过加工的。精制白米还需要进一步将谷物的麸皮和胚芽脱去,才能够变得洁白而光滑。
张文宏医生前两天说:“孩子早餐不许吃粥”,引来很多质疑。
其中,前三位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吃的过咸、吃的过细(Diet low in whole grains)和水果过少。仅这三项就造成50%的死亡。
其实,张医生的这一看法,还隐藏着中国一个与饮食相关的重大健康危机。 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章的结论: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球第一,饮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全球第一。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仅是针对孩子,对于国人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喝大米粥,让血糖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 本文仅讨论喝大米粥,至于说其他粥,目前的研究较少。 有研究发现,对于正常人,喝大米粥相比吃大米饭,早期血糖波动大,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明显增多,这意味着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 而且,喝大米粥在2小时后有明显的饥饿感,都要在3小时后立刻进食,类似低血糖,其原因与餐后血糖波动大有关。 对于有糖尿病的人,大米粥也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吃细粮多,吃全谷物少,是中国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含糖饮料的消费增加,也进一加剧了中国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 据估计,中国每天有79.9~88.8%的人吃大米,63.3~80.2%的人每天吃面食。 有研究发现,我国人平均吃大米每天250克。以吃大米每天≥300克的人与不到200克的人相比,发生糖尿病危险增加78%。 估计吃全谷物少和吃细粮多分别导致3780万和2180万糖尿病。 研究发现,高升糖指数饮食还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新近公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多吃全谷物,有利于降低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也发布声明称,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来源:[1]王辉,劳干诚,冉建民,等. 大米不同烹调方法对健康人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397-400.[2]Eric L Ding, Vasanti S Malik. Convergence of Obesity and High Glycemic Diet on Compounding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Modernizing China: An Emerging Public Health Dilemma. Global Health. 2008 Feb 26;4:4.[3]Chan EMY, et al. Postprandial Glucose Response to Chinese Food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Am Diet Assoc. 2004;104(12):1854-8.[4] Theresa Sam Cherian, et al. Erosive Effect of Milk, Honey, Cereal Porridge, and Millet Porridge on Enamel of Primary Teeth: An in vitro Study. Indian J Dent Res. 2020;31(1):129-133.[5]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3, 2019.[6] Li Y,et al.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2017; 40(12): 1685-1694.[7]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8]Aspry KE, etal. Medical Nutri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Competencies to Advance Guideline-Based Diet Counseling by Physicians: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 137: e821-e841.[9]王春晓.北京郊区青年早餐状况及不同谷类早餐升糖作用的研究[研究生论文].[10]我国人防治心血管病饮食应当着重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94-195.

吃细粮多,全谷物少,推高中国糖尿病和肥胖流行
精制白米比糙米保质期更长,而且口感更好,但在精加工过程中,麸皮和胚芽被破坏或丢失,其中所含谷物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大量流失。而糙米对健康更有好处。 精制的大米和大米粥餐后升血糖作用接近于纯葡萄糖,与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的主食是精白米和面食,这两种都是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数是指食物中吃一定量碳水化合物后引起血糖上升的幅度。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从而引起血糖较快到达峰值。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老人爱运动,更长寿!JAMA子刊研究
根据JAMA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老年人每周参加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如散步锻炼、慢跑、游泳或打网球,均能降低死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参与他们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很重要,因为许多类型的运动会降低死亡风险。研究纳入了27万多名年龄在59~82岁之间的老年人的数据,调查其参与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其他有氧运动、打球类运动、高尔夫、步行锻炼等身体活动的情况。2017世界卫生报告:全球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11.7%,中国居民寿命76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这也是自2005年发布的第10份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据估2015年全球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48%死因明确。其中,有40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0%。前四位杀手分别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图1),分别占慢病总死亡的45%、22%、10%、4%。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6:55:16
0000阜外医院研究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在药物支架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等发表了两篇文章,提示在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晚期支架再狭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一代药物支架作用更为明显。支架内再狭窄始终是影响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药物支架广泛应用的今天,支架再狭窄依旧是晚期支架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老年人该每天喝1.5~2.0升水!西班牙学者建议
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总质量的50%以上。一天中人通过呼吸、汗水、尿液和粪便造成水分损失。因此,为了补偿这些损失,每天至少需要摄入液体。维持液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近期,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对2020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液体摄入建议的文章和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65岁以上的人。研究者建议,老年人每天喝水不能少于1.5L,不能超过2.0升。上海学者称,冬季温度、湿度和气压急变可诱发心衰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马江伟、黄建华等研究显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会显著增加心衰急诊,日最低气温、空气干燥是其中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就诊前1~2天及就诊后两天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均与心衰急诊增加呈正相关,其中尤以就诊前2天的温差、气压差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