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颤的人更应多活动(欧洲心脏杂志研究,高强度活动也有好处)
图1 不同运动水平房颤患者生存率比较
研究还发现,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与不活动的房颤患者相比,体力活动达标的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6%。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有房颤的人如果运动量达标,可降45%的死亡风险。而且,心肺功能越好,获益越大!
而且心肺适能每增加一个代谢当量,其全因死亡率降低12%。 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5%。
研究者根据体力活动的一般建议将参与者分为三组:(1) 不活动,即无体力活动或每周少于一次;(2) 运动不足,即每周低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低于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3)达标或者超标:即≥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心肺适能好的人,运动持续较久、且不致于很快疲倦。心肺适能较差的人,容易疲劳,精神萎靡不振。
研究对2006-2008年1117例房颤患者进行了随访,直到2015年11月随访结束。
来源:Garnvik LE, Malmo V, Janszky I,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individual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HUNT study. Eur Heart J, 2020, 41:1467–1475.
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周运动>150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患者较不活动者风险降低30%,较中等强度运动者风险降低50%。
心肺功能可用心肺适能来表示,是指个人的肺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研究者还对三类体力活动时间(每周<75、75-149和≥150分钟)进行了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分层分析。
房颤患者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否获益显著?研究者指出,总的来说,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获益稍高于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者。
该研究发现,与无房颤的一般人群相比,不活动的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及卒中风险均较高。
JAMA子刊研究称,四成高危人群30月后发生无症状房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REVEALAF研究数据提示应用植入式心电监测仪(ICM)在高危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房颤,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房颤的检出率增加。数据显示,18个月时,房颤(持续6min以上)检出率为29.3%;30天、6、12、24、30个月的检出率分别为6.2%、20.4%、27.1%、33.6%和40%。此外,在CHADS2评分为2、3以及≥4的亚组中的房颤检出率相当(24.7%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7:50:320000近三成房颤患者有脑微出血!Meta分析
3月4日,EPEuropace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大约28.3%的房颤患者有脑微出血,而脑微出血会增加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随着脑微出血负担增加,颅内出血风险也增加。作者指出,脑微出血可能是房颤患者中颅内出血和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危险因素。研究者从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3月6日的相关文献,最终17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美国两大学会给肥胖起了个新名儿,叫“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发布了一项声明,建议为肥胖取一个新的医学诊断术语——“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5:51:420000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或偏头痛,或因原位血栓!Stroke杂志阜外医院闫朝武等研究
卵圆孔未闭(PFO)是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偏头痛有关。阜外医院结构心脏病中心闫朝武等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有卒中和偏头痛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卵圆孔处原位血栓较常见,而无症状患者中没有1例有原位血栓。研究者认为,原位血栓形成可能与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或偏头痛有关,可能需要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3:51:490000青年时健康饮食,或可延寿10年!挪威研究
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而近期一项挪威研究显示,一个人如果将经典的西方饮食模式优化一下,多吃豆类、全谷物和坚果,少吃点红肉和加工肉类,延寿不止十年。研究者也指出,虽然这种饮食调整对于老年人延寿作用较小,但仍然是可观的。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荟萃分析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构建了一个模型,以即时估测饮食变化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3:31: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