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大学会给肥胖起了个新名儿(叫,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其中,“AB(Adiposity-Based)”强调了体重异常,脂肪分布和/或功能异常;而“CD(Chronic Disease)”则部分强调了增加肥胖相关的、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等。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发布了一项声明,建议为肥胖取一个新的医学诊断术语——“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BCD)。
“虽然大众对肥胖的了解、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医学调整等有所认识,但沟通起来还不够直接,不够准确。ABCD可以说直击肥胖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要点。”这份声明的作者、美国内分泌学会主席Jeffrey I Mechanick指出。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鉴于当前肥胖的大流行状况,“应对这种慢性疾病的危害,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渗透ABCD这个概念,超越之前着眼于体重的视界,更好地促进对肥胖人群的医疗管理。”Mechanick指出。
ABCD这一肥胖的新名字,并非两个学术组织心血来潮。2014年AACE/ACE召开的关于肥胖的共识会议中,与会的生物医学专家、政府人士、其他学科医学专家均认为,肥胖这一字眼儿与其对个体健康影响有所脱节,而且还存在一定“污名化”,也不利于临床控制和管理。
这一更名将肥胖的诊断重心由体重和/或体重指数,转移到了肥胖所导致的病理生理影响。意在强调肥胖是一种影响深远,且需以控制和管理并发症为中心的慢性疾病。
不过这也仅仅是个开始。Mechanick还表示,还将深入ABCD这一疾病的防治、健康相关政策的立法、“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编码的建立等。
来源:Becky McCall. 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 New Name for Obesity? Medscape. December29, 2016.
JAMA刊发Meta分析:维生素D不能预防心血管病
既往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部分观察性研究也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然而,6月19日JAMA发表的一项覆盖21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给出了否定答案:维生素D并没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普通人群中,补充维生素D与吃安慰剂一样,并不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等。重庆儿童医院528例心脏手术节约用血经验:综合策略可实现0输血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在本刊报告称,对于体重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合适的先心病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阜外医院华伟和樊晓寒点评四种新型心衰器械治疗:药物联合器械植入是未来方向
治疗心衰很有挑战,阜外医院华伟、樊晓寒指出,优化药物联合个体化的器械植入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方向,并就当前器械治疗慢性心衰的新进展在本刊进行了阐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多位点起搏技术将有更好应用前景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中重度心衰患者再入院率、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并且相关指南也做了明确推荐。中国仅4成冠心病患者坚持身体活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
体力活动对于冠心病患者并非禁忌。这类患者出院后活动情况如何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王建辉等调查了1162例冠心病患者出院1年后的活动情况,发现仅40%常规进行身体活动,主要是步行。该研究中,37%的患者没有坚持规律的体力活动的意愿。研究发现,男性、了解体力活动有益于心血管的人、发病前有规律体力活动者、慢性病史以及轻度抑郁者多会坚持活动。14个原因解释人为什么感到疲劳?
1没有足够睡眠睡眠不足是导致疲劳最主要的原因。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成人每天应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2打鼾睡眠时间重要,睡眠质量更重要,如果你在睡眠过程中打鼾时断时续,意味着出现了呼吸暂停现象,总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则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睡眠不足。3吃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