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儿童医院528例心脏手术节约用血经验(综合策略可实现0输血)
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选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依据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水平,选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减少血液丢失,依据体外循环情况行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及改良超滤,实现无血体外循环。
术中195 例复杂先心病患儿中,189例(96.9%)使用血液回收机。333 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仅有3 例(9.0%)使用血液回收,且均为稀有血型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常规超滤 223 例(42.2%),平衡超滤211 例(40.0%)及改良超滤247 例(46.8%)。
在528 例患儿中,不同体重对应的预充量为:<5 kg:160~180 ml;5~12 kg:220~250 ml;12~28 kg:300~350 ml;>28 kg:600~650 ml。
来源:崔洁,姚尧,徐红珍, 等. 528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的管理.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894-899.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该院近年来收治的528 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情况。
患儿入室后的平均红细胞压积为36.1%,实施无血预充,体外循环5 min 时红细胞压积24.3%,停机前红细胞压积24.8%,出室前红细胞压积32.1%。43 例(8.1%)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输注库存血,停机后有25 例(4.8%)患儿输注库血。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患儿共72 例(13.6%),共放血15 520 ml。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在本刊报告称,对于体重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合适的先心病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研究者强调,实现无血预充,选择合适的患者是首要步骤。体重< 5 kg 患儿及术前有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的发绀型先心病患儿,估算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5%(8.5 g/dl),一般病种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1%(7 g/dl),此标准为国内外公认的安全的血液稀释标准。另外,使用微型管道以降低预充量是实现无血预充的关键。
研究者指出,婴幼儿体重小,相对预充量大,因而实现无血体外循环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该院采用综合策略实现无血体外循环:包括使用改良微型体外循环管道,根据体重精确的计算预充量减小预充,运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实现自体血回输以及合理运用平衡超滤、常规超滤、改良超滤。
我国近三成患者术前贫血!中国80万例患者分析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外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特征。据报道,贫血在术前患者中更为常见。近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发表一项全国近80万例患者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显示,在中国,术前贫血的总体患病率为28%。术前贫血主要为轻-中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分别占55.81%、39.33%和4.85%。正常细胞性贫血(76.17%)是术前贫血患者最常见的类型。柳叶刀杂志:高血压是穷人病
从1975年到2015年,40年的跨度有很多改变,比如近期Lance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这40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从5.94亿增加到了11亿。研究还显示,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富国,高血压人数降低到史上最低,邻居韩国也是世界上高血压患者占比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国家,则高血压患者飙升。我国超四成心衰患者存在抑郁!阜外医院研究
国外研究报道,13%~82%的心衰住院患者合并抑郁。阜外医院李静、高敏等发表研究显示,我国43.0%的心衰住院患者合并抑郁,且抑郁患者的一年死亡风险增加近一倍。作者表示,鉴于因心衰住院的患者合并抑郁比例如此之高,很有必要对此类患者常规进行抑郁筛查。而且筛查量表简单且无创,且不额外增加费用。只有及时发现合并抑郁的患者,才可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0:40:59
0000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超20种慢病与脑萎缩有关!广东学者柳叶刀子刊研究
4月28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何明光等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首次发现,20多种疾病与脑萎缩有关,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已知的痴呆危险因素,房颤、心衰、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炎症性肠病、白内障、青光眼、直肠癌、乳腺癌、精神分裂症、饮酒问题、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也与脑萎缩独立相关。【ACC'17传真】“互联网 ”高血压管理显神通:轻中度高血压网络干预效果堪比降压药
近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科学会议上公布的REACH研究显示,对于1、2级高血压患者,1年左右基于网络的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可促使收缩压下降10%。主要研究者RobertNolan教授认为,网络远程咨询干预的效果堪比加了一种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