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原因解释人为什么感到疲劳()
11 心脏病
7 咖啡因摄入过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居高不下,这些糖并没有在细胞中转化成能量,这样就会导致长期的疲劳感,如果你长期存在原因不明的疲劳的话,赶紧去查个血糖吧。
你的疲劳可能是脱水的一个症状。机体都需要水分去维持工作,保持体温。如果你感到口渴,你已经脱水了,赶紧喝水吧。一小时至少喝1-2杯水,如果做体力活动时,多喝点。
8 潜在的泌尿系感染
如果你曾经患泌尿系感染,但是泌尿系感染并不是每次都有灼热感和刺激症状。有的时候,疲劳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复发的最初症状。
1 没有足够睡眠
12 倒班工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睡眠不足是导致疲劳最主要的原因。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成人每天应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为何吃饱了、睡足了却仍觉得累?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出问题了,甲状腺功能太低会导致身体乏力、精神不振。
如果你排除了上述几种与疾病相关的疲劳,对于轻度疲劳,最好的缓解方案就是锻炼。研究表明,经常感觉疲惫的健康成年人在适度的锻炼后,精力会得到有效补充。有研究发现,如果持续骑固定自行车20分钟,一周三次,足以有效的对抗疲劳。
14 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纤维肌痛综合征
10 脱水
5 抑郁症
吃的太少同样会导致疲劳,尤其是保证机体正常机能的食物摄入不足。尽量避免不健康的食品,均衡的饮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进而避免发生反应迟钝等低血糖症状。
2 打鼾
贫血是女性疲劳的主要原因。月经的周期性失血会导致铁缺乏,让妇女贫血风险增加。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3 吃得太少
6 甲状腺功能低下
夜间工作或者是三班倒,会打乱你的生物钟。晚上瞌睡连天却不敢睡,白天却又睡不好,当然会感觉疲劳。
如果你一直昏昏欲睡,也许发生了不易被发现的食物过敏。尤其是饭后疲劳会加重,你可能对你吃下的某种食物轻度过敏,虽不足以引起瘙痒或荨麻疹,仅仅让你疲惫。
13 食物过敏
虽说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但是它也可以导致很多躯体症状。如果你感到疲惫并且“低落”超过几周,你应该警惕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4 贫血
平时做些日常活动,就会感到疲劳的话,有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了。如果发作的越来越频繁,以至于不能像以往那样轻松完成工作时,还是赶紧去医院找心脏科医生吧。
如果你已经持续疲劳超过六个月,严重的疲劳使你无法进行日常活动,有可能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或是纤维肌痛综合征。不能缓解的精疲力竭是这两种病最主要的症状。
睡眠时间重要,睡眠质量更重要,如果你在睡眠过程中打鼾时断时续,意味着出现了呼吸暂停现象,总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则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睡眠不足。
来源:WebMD
适量饮用咖啡对健康无明显影响。如果说摄入过量的咖啡因,甚至成瘾,则会出现疲劳、抑郁及注意力不集中。研究提示,过多摄入咖啡会使有些人更加疲劳。
9 糖尿病
小于1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河北医大学者有新手段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目前针对动脉导管未闭常用的封堵器有蘑菇伞、弹簧圈、AmplatzerPlug等,但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动脉导管直径小,导丝或导管不易通过,封堵存在一定困难。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震等针对这种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提出了一种创伤小、无异物植入、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的经导管诱导血栓形成闭合术,该方法适用于直径≤1mm的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7-31 08:45:30
0000北京朝阳医院学者研究称,他汀强化治疗有这种意想不到的作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表现高血小板反应性,会增加复发事件风险。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中甦、徐晓蓉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若对这些患者急诊PCI后早期给予短疗程的高剂量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可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中国台湾研究:睡眠呼吸暂停者有失明危险
中国台湾的最新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睡眠呼吸暂停症因睡眠障碍,导致血氧水平下降,可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研究人员认为,睡眠呼吸暂停也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升高炎症和升高血压,从而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所有这些都会损害眼球后部的血管。亚洲有指征的心梗患者ICD植入率低!阜外医院张澍等多国研究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梗患者是心原性猝死高危人群,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降低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都与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目前指南建议植入ICD来预防心原性猝死。然而,在很多国家,ICD的使用率依然很低。三分之一都会被误诊的心脏病:以中壮年男性为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陆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