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有三个坏习惯(日本研究)
对于早餐而言,一些研究表明,早餐会对血糖产生全天连续性影响,尤其是午餐和晚餐的餐后血糖。
[1] Kudo A, Asahi K, Satoh H, et al. Fast eating is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new-onset diabetes among the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 Sci Rep. 2019;9(1):8210.
研究者指出,吃饭过快确实会对机体葡萄糖耐量即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或许与吃得快饱腹感不容易产生有关。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进一步分析可见,吃得快是诱发糖尿病的独立因素。
[2] Hurst Y, Fukuda H. Effects of changes in eating speed on obes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health check-up data. BMJ Open, 2018, 8(1):e019589.
这项研究发现,得糖尿病的人,吃东西快,晚饭后还吃零食、睡前吃零食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均比不得糖尿病的比例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还是细嚼慢咽吧!
好的进餐习惯有利健康在另一项纳入6万人的日本研究也有体现:细嚼慢咽、饭后少吃零食且饭后两小时内不要躺倒睡觉,均有助于减肥且保持腰部细细。
研究显示,校正相关潜在影响因素后,与吃饭如风卷残云般的人群相比,吃饭正常速度的人降低29%的肥胖风险,而细嚼慢咽者则降低42%。
就吃东西快慢而言,吃得快者在20年后体重增加多,在1年内体重波动大(≥3 kg)。
而肥胖与糖尿病也是如影随形。
即使在考虑年龄、体重、体重变化率、血压、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吃东西快的人,得糖尿病风险依旧存在。
日本学者进行的一项近20万人的研究显示,吃东西狼吞虎咽、晚饭后或睡前吃零食、不吃早饭三个坏习惯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来源:
主动脉二叶瓣反流发病早20年!JACC亚洲子刊研究
JACC亚洲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发现,通过对有明显主动脉瓣反流的主动脉二叶瓣畸形和主动脉三叶瓣患者比较,发现需要手术治疗的主动脉二叶瓣反流患者要年轻20岁。研究纳入149例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平均年龄(48±16)岁;562例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平均年龄(68±1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52例接受主动脉瓣手术,没有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85例在随访期间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3:20:37
0001美国更新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所有超重和肥胖者均需减重
近期,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更新了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声明。总体上,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包括14项原则。1、优化生活方式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其内容应涉及多方面,并且有持续性,需要整个糖尿病团队参与。但在优化生活方式的同时不应该耽误必需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同时启动,并根据优化生活方式改善的效果进行调整。自行消失的肾动脉瘤!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病例报告
近日,阜外医院蒋雄京、董徽等报道了一个病例,提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后紧邻的动脉瘤可只处理狭窄病变,动脉瘤可不干预,有自行萎缩的可能。这是一例32岁的男性患者,血压升高9年,9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150/92mmHg,无症状,未服用药物。。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4:52:03
0000心脏手术后的婴儿易耳聋
近期,费城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学者发表研究称,婴儿时期做过心脏手术的儿童面临听力丧失的危险,并伴随四岁时的语言、注意力和认知障碍。在这个由348名曾在婴儿时期接受过心脏手术中的学龄前儿童的单中心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患病率约为21%,比一般人群(1%)高出20倍。其中传导性耳聋、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不确定的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分别为12.4%、6.9%和2.3%。这三种食物最能降压?英国超2.5万人研究
“一天一个苹果,远离医生”,此言非虚。近日,一项对2.5万余英国人饮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富含黄烷醇的食物,比如苹果、茶、蓝莓,有助于降低血压。这项研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者并不依赖食物调查问卷,而是应用营养生物标记物客观地监测了黄烷醇的摄入量。结果发现,黄烷醇摄入最低10%的人与最高10%的人相比血压相差2~4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