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风患者复发情况严峻(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9年随访,四成中风患者5年内复发)
不同类型中风患者首次发作28天后中风复发(A)、主要血管事件(B)、血管性死亡(C)、全因死亡(D)的估算累积发生率 在首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中,91%的中风复发类型仍未缺血性中风。 在首次出现脑出血的患者中,56%的中风复发类型仍为脑出血,但有41%为缺血性中风。 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12 715名35~74岁的成年人,其中489 586人基线无缺血性心脏病或中风,接受随访9年。 研究期间,45 732人(9.3%)首次出现中风发作,其中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待分类中风分别占80%、16%、2%、2%。 中风患者和未出现中风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3岁和50.8岁。 来源:[1]Mortality and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after first incident stroke: a 9-year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0, 8(40): PE580-E590.[2]王陇德, 刘建民, 杨弋, 等.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05-119.

目前,中风是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病因。 覆盖50万名成年人的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9年随访结果表明,我国患者首次出现中风发作5年内,中风复发或死亡的风险均很高。 在首次中风发作后28天时仍存活的患者中,5年时四成再次出现中风,17%死亡。 研究者指出,尽管我国的脑卒中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仍很差,因此亟需进一步改善脑卒中二级预防,以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同时,脑卒中一级预防也仍需加强,主要是生活方式调节。 该研究显示,在我国首次出现中风发作的患者中,脑出血患者的28天死亡率高达47%,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28天死亡率为19%;待分类中风患者的28天死亡率为24%,缺血性中风患者中为3%。 城乡差距非常明显,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著,城市和农村患者的28天死亡率分别为32%和52%。 在我国首次出现中风发作、28天时仍存活的患者中,5年时中风复发率高达41%;其中,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待分类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41%、44%、22%、40%。 在所有首次中风发作28天时存活的患者中,5年死亡率为17%;脑出血患者5年死亡率最高,为28%,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年死亡率为16%;缺血性中风、待分类中风患者的5年死亡率分别为16%和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冠心病人运动不足或过度,猝死风险都增高!Circulation子刊研究称:每周2~3次最好
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8:56:56
0000阜外医院乔树宾等巧治冠状动脉瘤
一位67岁的患者,步行100米就出现胸骨后压榨性闷痛,持续10min缓解,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动脉瘤,瘤体直径16.0mm,瘤体入口狭窄90%,远段狭窄60%(图1A)。阜外医院乔树宾团队采用了双层金属裸支架治疗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2:50:54
0000阜外医院创新三尖瓣处理技术治疗先心病效果好
阜外医院李守军、张本青等研究提示,对于三尖瓣瓣下结构影响内隧道建立的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应用合适的三尖瓣处理技术,能够降低心室内隧道梗阻的发生率,且不会造成三尖瓣反流或狭窄,不会增加死亡率及并发症。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9:27
0000本刊主编高润霖院士在Lancet发表文章:可吸收支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
近日,本刊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与美国、英国、日本学者在Lancet杂志发表文章,报告了ABSORB-Japan、ABSORB-China、ABSORBⅡ和ABSORBⅢ四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预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ATRIA评分或更优
CHA2DS2-VASc和CHADS2是我们熟知的用来预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分工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者研究分析指出ATRIA(AnticoagulationandRiskFactorsinAtrialFibrillation)评分预测房颤患者卒中低风险的效能优于CHA2DS2-VASc和CHADS2评分。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00:4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