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创新三尖瓣处理技术治疗先心病效果好
阜外医院李守军、张本青等研究提示,对于三尖瓣瓣下结构影响内隧道建立的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应用合适的三尖瓣处理技术,能够降低心室内隧道梗阻的发生率,且不会造成三尖瓣反流或狭窄,不会增加死亡率及并发症。
目前随访未发现三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来源:张本青,马凯,刘锐,等. 三尖瓣处理技术在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循环杂志,2020, 35: 584-588.
39 例患儿手术成功,1 例(2.5 %)患儿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9 例患儿无早期心室内隧道梗阻和传导阻滞发生。
本研究所有患儿随访均未发现明显的内隧道梗阻及再次手术,比那些没有进行三尖瓣操作的患儿效果更好。
研究者认为所有患儿均需进行圆锥的切除与室间隔缺损扩大,为避免内隧道成角,三尖瓣瓣下结构有遮挡时须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研究连续入组接受双心室矫治并同期进行三尖瓣处理的40 例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室间隔缺损至主动脉瓣的内隧道连接,同期进行三尖瓣圆锥乳头肌转移、三尖瓣隔前交界瓣下腱索转移或者隔前交界折叠等技术。
研究者指出,内隧道补片缝合至主动脉瓣下时应紧贴主动脉瓣环缝合,这样可有效避免因右心室肌小梁遮挡而出现的残余分流,心内膜不完整的位置缝合时可加用涤纶条垫片,防止缝线撕脱。三尖瓣瓣下结构的转移处理充分避免了内隧道建立时成角的风险。
术中三尖瓣操作包括:圆锥乳头肌转移25 例,隔前交界瓣下腱索转移10 例,隔前交界折叠5 例。
入组患儿中肺动脉瓣狭窄行跨环补片者15 例,单纯流出道疏通、肺动脉瓣成形者7 例,因肺动脉压力高,室间隔补片开窗者4 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成立,推出《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
近日,在第六届晕厥与心脏猝死预防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正式成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张海澄、方丕华、吴永全、付研、李毅刚、于波、吴书林、陈红、杜军保、刘献增当选副主任委员。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心脏联盟主席胡大一教授为学会的成立发来贺辞,指出“我国当下对晕厥缺乏足够的重视,资源投入很少。公众健康教育缺位,而公众经常把晕厥误称为'休克’。”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5:47:000000AHA/ACC特别报告和中国指南强烈建议:预防心血管病,应重视“科学算命”
人们对于“算命”这样的事情总是乐此不彼,但通过计算患病的风险,通过使用预测模型计算一个人的发病危险,也是一种“算命”,这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算命”。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发布特别报告,强调风险评估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关键措施。报告指出,应用评估工具,可发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高风险者,以启动他汀和降压药物治疗,达到合适的获益风险比。阜外研究提示,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CRT后预后差
阜外医院华伟、顾敏等分析了16例接受CRT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接受CRT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但仍一定比例的患者对CRT有反应。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更高。16例患者中有8例患心房颤动,明显高于文献中报道的植入CRT的其他病因心肌病(包括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中国饮食质量改善幅度全球第四!Nature子刊研究
病从口入,不健康饮食导致了全球26%的“可预防死亡”。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2017年,我国约263万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较2007年增长了38%。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肿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均可能致肺动脉高压!阜外医院熊长明等述评
肿瘤的放射治疗或化疗可以导致多种类型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肺动脉高压,但临床医生对于肿瘤治疗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