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血脉康降压,堪比氯沙坦!? Circulation子刊中国研究
2月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Ying Gao和上海长征医院吴宗贵等在Circulation心血管质量和预后子刊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非劣性研究表明,在无心血管病或未控制的糖尿病、65岁以下的成年轻度高血压患者中,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8周的降压效果不劣于氯沙坦,且耐受性良好。
轻度高血压是指血压为140~159/90~99 mmHg。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倾向于选择天然药物的患者来说,松龄血脉康胶囊可作为一种替代降压药物。
阜外医院李静教授在同时配发的述评中指出,既往的动物实验发现,松龄血脉康胶囊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其降压机制类似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该研究显示,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类均似于氯沙坦。
这些具有前景的研究说明,在治疗轻度高血压时,松龄血脉康胶囊具有替代氯沙坦或其他RAAS抑制剂的潜能,而不仅仅是作为补充治疗药物。
李静表示,希望能进一步看到有高质量证据的长期预后研究来解答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降压效果是否能转化为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另外,由于降压药物基本需要终生服用或持续使用几十年,在庞大的人群中验证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长期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松龄血脉康胶囊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已有十多年,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可能会提供有价值的安全性数据。
该研究纳入755例18~65岁、既往无心血管病或未控制糖尿病的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历2周的导入期后,各有314例患者被随机分入松龄血脉康胶囊组或氯沙坦组,治疗8周。628例随机分组的患者中,52.1%为女士,平均年龄为52.6岁。
8周后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松龄血脉康胶囊组或氯沙坦组的平均舒张压分别为7.9 mmHg和8.1 mmHg;95%可信区间下限为-0.24 mmHg,高于预先设定的非劣性下限-2.5 mmHg,说明松龄血脉康胶囊组不劣于氯沙坦组。
而且,松龄血脉康胶囊组的高血压症状总评分(−5.7分 vs −5.0分)、总胆固醇水平(−0.1 mmol/L vs 0.1 mmol/L)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氯沙坦组。
在其他血压指标和患者自我报告的结局方面,两组的变化无明显差别。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相似。
来源:
[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pared With Losartan for Mil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Trial.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2 Feb 2022
[2] Jing 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Hypertension.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2 Feb 202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正常人左、右心室收缩显著差别,或致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不理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等研究提示,健康人群的左、右心室收缩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做功顺序,右心室始终在前。研究者发现,正常人群收缩期的心室机械做功中,并非总是左心室在前,也不是左、右心室高度同步,左心室射血先于右心室的比例占48.0%;右心室射血先于左心室占46.0%;6%的正常人左、右心室同时射血。BMJ Open:温度每升高1 ℃,预计有10万人新发糖尿病
全球气温升高可能会对当前全球糖尿病流行产生影响。近期有研究者分析了美国14年的数据,发现总体糖尿病发病率在较暖年份较高。据研究者统计,在美国,环境温度每升高1℃,预计有10万例新发糖尿病。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在温暖的国家葡萄糖不耐受的患病率较高。环境温度每升高1℃,校正的葡萄糖不耐受患病率增加了0.17%。Circulation:年轻心原性猝死患者七成无预警症状
近期,Circulation刊登的一项研究提示,年轻人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三大原因依次是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31%)、冠状动脉疾病(22%)、肥厚型心肌病(14%)。年轻的心原性猝死者中,不足三成在猝死前有预警症状,14%是由运动引起,其余为非运动原因所致。大多数心原性猝死患者猝死前并无预警。在年龄≤18岁的猝死者中,39%是由运动所致,随着年龄的升高,运动的影响逐渐减小。【围术期用β阻滞剂增加死亡风险再获新证据】中国共识不建议常规使用
按照欧洲指南,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可导致大量患者死亡,这一结论曾在去年引起轩然大波。近日一项回顾性分析[1]再掀波澜。这项纳入55320例非心脏手术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在低危人群中,非心脏手术期间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可增加及全因死亡率风险。健康传播是重要的转化医学
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智慧时代,但在社交媒体趋之若鹜,但正确信息资源非常匮乏时,不正确的信息反而会得到猖獗转载。这样就造成了网上的流言不断,比如:心脏支架手术在国外七八十年代就淘汰了;跑步比久坐死亡率还高;蛋黄该吃就吃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留言在微信上转载量巨大,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