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多根废弃导线要警惕(阜外医院华伟等病例报告)
3 例中有两例患者同时合并肺血栓栓塞。病例 2 和病例 3中脱入肺动脉的导线为废弃导线,病例 1 因在我院就诊时间短,未获知外院手术过程,考虑为废弃导线可能性大。
对于心腔内多根废弃导线,尤其是年轻患者,即使未合并感染,也应考虑行导线拔除。如不能拔除导线,需仔细固定导线尾端,避免导线坠入血管和心腔,以免发生肺血栓栓塞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比如Stein 等报道的一例起搏导线尾端脱入肺动脉的病例。该患者 3 年前被发现导线脱入肺动脉,未作特殊处理,后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入院。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后,考虑心律失常与导线机械刺激有关,拔除导线后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这 3 例患者均为起搏器尾端脱位肺动脉:其中 2 例导线脱入右肺动脉;1 例导线脱入左肺动脉。
图2 66岁男性患者(病例2)X线胸片和肺动脉CT图像
华伟、顾敏报道的这的3 例患者中除病例 1患者失访外,另外 2 例均建议行导线拔除,但患者拒绝。对合并肺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并密切随访。随访期间血栓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

尽管多数废弃导线因与周围心肌、血管组织粘连,不易发生移位,但可能有少数废弃导线与周围导线粘连较轻。此时,如未将位于囊袋中的导线尾端固定牢靠,则可能会发生导线尾端移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近期阜外医院华伟、顾敏通过检索近 10 年来在该院就诊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病历资料,共发现 3 例这样的患者,并均经 X 线胸片和 CT 证实。
图1 66岁男性患者(病例1)X线胸片和肺动脉CT图像
华伟、顾敏强调,预防导线脱入肺动脉更为重要。
来源: 顾敏,华伟. 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三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34-936.
导线尾端可随血流漂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并常常合并肺血栓栓塞。除发生肺血栓栓塞,飘动的导线可机械刺激心室而发生心律失常。
Polewczyk 等9年期间对 1 767 例患者进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其中 19 例(占 1.1%)患者导线脱入肺动脉。研究显示:拔除脱入肺动脉的导线与拔除其他部位导线同样安全有效。
华伟、顾敏指出,随着导线植入时间延长,废弃导线往往与周围心肌及血管组织广泛粘连而导致拔除困难,故术者常常选择旷至废弃导线。通常做法是将废弃导线尾端固定于囊袋中。
图3 44岁女性患者(病例3)X线胸片和肺动脉CT图像

SLE患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9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年轻女性,可广泛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和系统。在SLE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普通人群更高,而且发病年龄更早。近期,台湾荣民总医院发表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病风险同样比一般人群高9.39倍。尤其是年轻(年龄≤34岁)和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研究还发现,系统新红斑狼疮是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伤心肺,PM2.5还坏脑子
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物中的人心脏和肺都会受到损害。近期发表的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中的细微颗粒物质(PM2.5)高水平暴露后,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活动也会受到损害。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长期暴露在PM2.5中,其大脑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最终的后果是产生不良行为,甚至犯罪。高升糖指数饮食属于“劣质”饮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PURE研究新分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PURE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提示,高升糖指数饮食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升糖指数反映了某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能够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并激发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血糖产生波动。研究中,近10年的随访期间,吃更多升糖糖指数的“劣质”食物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了25%。常吃超加工食品,增痴呆风险!天津学者研究
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超加工食品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增加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抑郁、全因死亡风险。7月27日,天津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Neurology杂志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经常吃超加工食品,痴呆风险会显著增加,而用不加工或尽量少加工的食物来替代超加工食品,可降低痴呆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6:36:15
0000Lancet子刊研究称:国人吸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尤其是肥胖男士
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一个人得糖尿病有很多因素,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50万人随访9年的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也会增加一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发现,在考虑年龄、社会经济状况、饮酒、体力活动和肥胖后,与那些从不吸烟者相比,烟民会增加15%~30%的糖尿病罹患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与吸烟的量和早期吸烟有明确的剂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