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邱洪等研究称(炎症和心功能差与支架血栓形成有关)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出现使冠心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然而,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会因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而削弱。 据报道,支架置入1 年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2%以下,以每年0.2%~0.4%的速率递增,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5%~10%。 阜外医院邱洪、郑剑峰等人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较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00 pg/ml 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独立相关。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较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00 pg/ml的患者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31%(OR=1.31)和14.5倍(OR=15.5)。 研究者指出,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可能与支架节段内炎症活动水平升高和机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高凝状态有关,这也与发生不良事件的自然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状态相似。 NT-proBNP已被证实是诊断和筛查心力衰竭或心脏收缩功能异常患者的非常有用的手段。由于炎症和急性应激等因素的作用,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中,NTproBNP升高可能与这类患者随后可能出现的心功能异常息息相关。 该研究还显示,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相比,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主,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有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病史的患者比例更高,介入治疗次数更多,住院时间更长。 该研究连续入选367 例患者,包括经冠脉造影证实的70例明确/可能的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和297 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阜外医院接受罪犯病变支架置入手术且再次入院接受相应靶病变的治疗。 来源:郑剑峰,田原,王勇,等. 晚期/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68-973.
六成年轻高血压患者为非杓型血压!阜外医院宋雷等研究
阜外医院宋雷、吴雪怡等发表研究显示,年轻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常见,比例可达60.2%。而且研究发现,非杓型血压患者的心肾靶器官损伤程度更重。非杓型组患者有22.8%存在左室肥厚,33.7%存在白蛋白尿,杓型血压患者仅11.4%左室肥厚,25.6%的患者有白蛋白尿。进一步分析显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在年轻患者中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伤相关。饮食和运动建议,医生该常规提供!美国新声明
7月26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新声明建议,对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估算10年心血管风险≥7.5%)的成年人,临床医生应个体化提供关于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行为咨询干预,这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5:36:59
0000汽车尾气显著降低“好”胆固醇水平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近期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尤其汽车尾气等交通来源的污染物可能会通过降低“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HDL颗粒数目,促使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该研究发现,3个月期间,空气中细微颗粒暴露程度较高的受试者体内HDL颗粒数目明显低于空气污染暴露程度较低者。海医会心血管专委会第十届年会召开:首次应用5G技术手术转播
11月23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第十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暨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第十一届指南与实践-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研讨会(GAP-CCBC)、第九届海峡心血管病护理论坛在美丽的厦门盛大开幕。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4:20: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