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会心血管专委会第十届年会召开(首次应用5G技术手术转播)
王焱教授
大会主席、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自2009 年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打造海峡两岸四地交流互补平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和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杨教授表示,我国心血管病防控压力大,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任务繁重,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心血管病救治更具挑战,培养年轻一代的专家尤显迫切。所幸的是,台港澳先于大陆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心血管病防治和急救更具互补性优势和经验,更凸显海医会心血管年会这一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四地专家学者紧密交流、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次大会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基金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四地共20 家学会、学院、医院共同协办。
11月23 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第十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暨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第十一届指南与实践-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研讨会(GAP-CCBC)、第九届海峡心血管病护理论坛在美丽的厦门盛大开幕。
殷伟贤教授
大会主席、台北振兴医院副院长殷伟贤教授指出,大会围绕心血管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搭建了一个两岸四地心血管界精英得以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平台,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四地心血管治疗朝规范化、创新化及优质化发展。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姚冠华表示,海峡会是一场心血管病诊疗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碰撞和技术推动,对于提升厦门心血管病诊疗水平乃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医会会长王立基指出,十年来,大会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会议成果影响深远,对于推动两岸的医药卫生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跃进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教授表示,大会具有鲜明的海峡和国际特色,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两岸常态化医学交流合作。今年大会共设置了 45场分论坛,来自两岸四地的3000 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王立基会长
本届会议首次应用5G技术进行手术转播,由台湾的柳营奇美医院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围绕冠脉病变、外周血管病、结构性心脏瓣膜病等方面的复杂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精彩的手术演示。
他表示,今年是大会第十届年会,希望两岸四地的专家同道共勉,立志终生学习,书写下一个十年,因为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姚冠华主任
在这个平台上,海峡两岸心血管学者建立起了如兄弟般的情谊,后起之秀得到历练,经验得以传承,真理得以愈辩愈明,理论得以实践。


JACC:坚持这六个习惯,青年女士可预防92%的心脏病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9万名27~44岁的女士进行了20年内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如果女士保持以下6项健康生活习惯,可预防92%的心脏病和66%的心脏病危险因素。这六个习惯是: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每周至少锻炼2.5小时、每周看电视少于7小时、每天饮酒小于15g和健康饮食。图1六个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风险比杨进刚阜外2023-07-30 09:45:47
0000韩雅玲等提出国人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干预标准:沿用欧洲标准增加死亡率
对于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指南推荐早期干预标准为溃疡直径>20mm或溃疡深度>10mm,这一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9月6日,JAHA在线发表的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团队王效增等的研究,通过对109例患者进行的临床监测,提出了中国人群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早期干预的标准。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1:17:29
0000【JACC研究称:生活方式变迁将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大爆发】高血压、肥胖/超重、体力活动减少、吸烟和饮食不健康是五大元凶
近日,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由于从传统到更“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我国心血管病剧增。其中,高血压、肥胖/超重、体力活动下降、吸烟率居高不下和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居民高胆固醇、肥胖和2型糖尿病比例也大幅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6:56:25
0000协和医院张抒扬等研究称,冠心病早发者生命时钟已缩短
年纪不大,男的还不到55岁,女的还不到65岁,就得了冠心病。这些早发冠心病患者难道和早老有关?众所周知,端粒缩短可能促进细胞衰老和自然死亡,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短,直到最后由于过短了,无法分裂了,生命就死亡。而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田然等进行的研究确实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变短,而且冠脉病变更为严重,且在男性尤为突出。糖尿病患者应处方“走路”!意大利指南
近日,意大利两个学会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发表指南,建议应对有2型糖尿病的人处方“走路”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原文链接】糖尿病不愿意活动有事出有因指南指出,有糖尿病的人身体条件较差,经常感觉身体疲劳,有氧能力下降。慢性高血糖还可能使肌肉骨骼结构糖化,导致肌腱硬化,运动能力受限。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更不愿意活动。但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比而言,走路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