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二院研究称(心电图P波离散度,可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等报告,对于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P 波离散度,即最长P 波时限与最短P 波时限之差,可以预测术后早期和晚期房颤复发,P 波离散度≥ 60 ms 对预测术后晚期房颤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研究者表示,标准12 导联心电图获得的P波离散度可以预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这种简单、廉价的非侵入性参数对于消融后管理和后续治疗可能有用。 研究连续入选80 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9.3个月。 其中17 例患者早期(术后3个月内)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患者比较,早期复发房颤的患者P 波离散度明显增长(74.35 ms vs 60.73 ms)。12 例(70.6%)早期复发患者出现延迟恢复,但早期复发不是晚期复发预测因子。 14 例患者晚期(术后3个月后)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患者相比,晚期复发房颤的患者P 波离散度明显增长(75.71 ms vs 61.06 ms)。 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 波离散度≥ 60 ms 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 来源:刘倩,刘亚宁,赵彦蕾,等.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 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201-1206.
0000
相关推荐
广东省医院余丹青等:预测放支架后不良事件新手段
血管内超声(FFR)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策略选择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FFR指导的介入治疗后出现心脏不良事件(MACE)。FFR作为一个评估冠脉狭窄的功能学指标,你想没想过PCI术后测量FFR以评估血运重建疗效呢?广东省人民医院余丹清、魏学彪等作出了尝试,他们研究发现,PCI术后测定FFR用于评估血运重建的疗效完全可行,可预测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5岁居民体重指数24~26最好!中国CDC近36万人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者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深圳市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的最佳范围,对于≥65岁居民,BMI为24~25.9kg/m2,死亡风险最低。研究纳入深圳健康老龄化研究中的35.9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4682人在平均1.5年的随访期间死亡。葛均波等Lancet子刊研究称:微信可指导患者康复!
10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人在Lancet公共卫生子刊发表了一项平行分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通过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开展手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有较高的效率和可及性,而且很容易使用。这说明,在慢性病领域广泛地实施类似的治疗模式是可行的。微信指导系统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1:21:15
0000我国2.7亿居民腹型肥胖!国际学会建议:应常规测腰围
近期,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和国际心脏代谢风险学会在发表共识,指出腰围应作为“生命体征(vitalsign)”,并建议临床上应常规测量腰围,该措施既重要又可行。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01: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