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
VO2峰值是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近日,一项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VO2峰值方面比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更有效,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纳入用于评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影响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包括387例患者。
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提高了峰值摄氧量(VO2峰值)。
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收缩压、舒张压、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随访时间6~12周。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病患者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低,并且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心脏康复的方式似乎是安全的。
然而,研究者也表示,由于该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此外,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患者的心脏康复风险进行分层。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源: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Jul 19.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房颤合并心衰治疗,正向导管消融模式转变!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在临床中,房颤和心衰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房颤可导致心衰,也可继发于心衰和心肌病。房颤与心衰并存时,中风风险明显增加,治疗相对复杂,预后较差。6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声明指出,目前,对于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治疗策略开始向导管消融模式转变。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0:05:17
0000CTA为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首选无创检查方法!阜外医院吕滨等研究
1969年VanPraagh首次报道了一种非常少见的主动脉弓部畸形,即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这种畸形,是胚胎时期第五对鳃动脉弓未退化、持续存在,形成连接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或肺动脉干之间的弓状血管结构,常与第四鳃动脉弓发育而来的主动脉弓并存。阜外医院吕滨、禹纪红等通过对本院9年间诊断的8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患者相关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发现: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6:51:17
0000澳学者称,孩子将来胖不胖,先看妈妈胖不胖和教育程度
根据澳大利亚最新研究,有三个简单的因素可以预测孩子到青春期时是否可能超重或肥胖,除了孩子本身的体重指数(BMI),还包括母亲胖不胖和教育水平。这项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这三个因素可以预测各种体型的儿童是否在14~15岁时出现体重问题,准确率约为70%。胖人痴呆风险高!英国研究
近期,一项英国研究发现,体重增加或腹部肥胖与痴呆发病率增加有关。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的6582名受试者,年龄≥50岁,在基线检查时无痴呆症。在基线检查时测量体重指数,并将其分为正常体重(18.5-24.9)、超重(25-29.9)和肥胖(≥30)。中心性肥胖定义为女性腰围>88cm,男性>10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