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研究称(抗栓期间胃肠道出血,胃肠道癌症风险增加近20倍)
近日,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COMPASS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接受抗栓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出血,罹患癌症的风险大幅增加。 该分析显示,抗栓治疗期间如出现胃肠道出血,新诊断胃肠道癌症的风险会增加近20倍(7.4% vs 0.5%,HR=20.6),诊断为其他部位癌症的风险也增加70%(3.8% vs 3.1%,HR=1.70)。 抗栓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泌尿生殖道出血,新诊断为泌尿生殖道癌症的风险会增加近32倍(15.8% vs 0.8%,HR=32.5)。 抗栓期间出现尿路出血的患者新诊断尿路癌症的风险大约增加98倍(14.2% vs 0.2%,HR=98.5)。 另外,抗栓治疗期间如发生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以外部位的出血,患者新诊断为非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2倍(4.4% vs 1.9%,HR=3.02)。 研究者指出,抗栓治疗期间只要出现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出血,应立即检查这些部位是否存在癌症。 COMPASS研究是一项评估伐沙班应用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预防效果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于2017年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 该研究纳入27 395例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平均年龄68岁,女士占21%。 平均随访23个月期间,9.8%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其中2.6%的患者发生大出血事件,4.0%的患者被诊断罹患癌症。在这些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中,9.9%随后被诊断为癌症。 来源:John W. Eikelboom, et al. Bleeding and New Cancer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2 Sep 20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昆明医大一院学者称,有一种起搏方法比CRT治疗心衰效果还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疗效明确,但仍有约30%患者无应答,部分原因可能为保证100%双心室夺获,设定短而固定的房室延迟。那么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效果如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郭涛、赵璐露等应用三腔及双腔起搏器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可实现CRT,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效果与标准双心室起搏相似。平日多运动,即使心梗,也有救命作用!欧洲研究
新一年,很多人都会计划要做点什么,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应该是必须的。近日一项欧洲研究显示,平日里经常运动,在心梗发作后还是会有“救命”效应。结果显示,平时保持高水平运动的人,心梗后死亡和心梗后28天死亡风险均较低,而且运动水平和风险的降低似乎呈现剂量反应方式。多活动,不能抵消看手机危害!JAMA子刊美国青少年肥胖研究
2月9日,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表明,要想预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在增加身体活动的同时,还要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根据该研究,10~14岁的青少年每天至少走12000步,同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少于4小时,可以显著降低超重和肥胖风险。而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如果超过8小时,而步数≤6000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则明显增加。【AHA2016】房颤患者介入后抗栓取得突破:利伐沙班联合抗栓方案优于华法林三联抗栓
备受瞩目的PIONEERAF-PCI研究终于公布了,相关研究结果和事后分析同期发布于NEJM和Circulation。该研究表明,对于房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基于利伐沙班的双联或三联抗栓治疗方案比传统华法林为基础的三联抗栓方案,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16.8%vs18%vs26.7%),且全因死亡或再入院(34.9%vs31.9%vs41.9%)也更低。脂蛋白(a)升高,还可导致房颤!JACC英国研究
近年来,作为血脂干预的潜在新靶点,脂蛋白(a)[Lp(a)]备受关注。近期,北京心脏学会发布专家科学建议指出,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围血管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观察性和孟德尔随机研究表明,Lp(a)与房颤之间可能也存在因果关联,且独立于其对上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