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大一院学者称(有一种起搏方法比CRT治疗心衰效果还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疗效明确,但仍有约30%患者无应答,部分原因可能为保证100%双心室夺获,设定短而固定的房室延迟。那么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效果如何?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之前有研究显示,QRS波时限越长,不同步比例越高、心功能越差、病死率也越高,这提示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单左心室起搏或远期获益更多。
来源:赵璐露,蒲里津,赵玲,等.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56-160.
在提及研究局限性时,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使用双腔起搏器时,因无右心室电极,不能感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高频心室事件,不能实现除颤,因此使用双腔起搏器通过该算法,不适用于有室速、室颤的患者。
研究也同时显示,RS/R-SD5可作为单左心室起搏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的准确性及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CRT 反应的指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郭涛、赵璐露等应用三腔及双腔起搏器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可实现CRT,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效果与标准双心室起搏相似。
研究者还提出以5个心率段V1 导联的RS/R-SD5,即定义其为“跟踪指数”以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动态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准确性。
此外,右心室电极无需耗电起搏,可延长电池寿命,还可降低CRT治疗费用。
该研究共纳入60例心衰患者,有30例随机分入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另30例入组标准双心室起搏组。
对于患有室速、室颤者,可植入三腔起搏器(CRT-D),应用该算法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CRT,虽关闭右心室起搏功能,但仍保留感知和除颤功能,必要时可启用除颤功能。
研究显示,单心室起搏较之双心室起搏有助于改善室间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且QRS 波时限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缩短。
甘油三酯高?那就少吃这些东西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怎样从饮食降低甘油三酯,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少吃淀粉类食物想降低甘油三酯,就要少吃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玉米和豌豆。这样就不会把多余的淀粉变成甘油三酯。还可多吃花椰菜、羽衣甘蓝和蘑菇等。少吃甜品或特甜的水果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6:46:38
0000肥胖=衰老!《肥胖》杂志文章称:肥胖可导致慢病早发,寿命缩短
《肥胖》杂志刊出文章指出,肥胖是一种加速衰老的疾病,应将肥胖视为一种衰老性疾病。作者称,肥胖和衰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研究表明,40岁以后,肥胖使男性预期寿命缩短5.8岁,女性预期寿命缩短7.1岁。肥胖患者也有其他衰老迹象,包括“生命时钟”端粒的缩短、全身炎症和器官功能的衰退。作者指出,预期寿命的缩短可能是因为肥胖在多个层面上加速了衰老。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56:26
0000大动脉炎:一种从有症状到确诊需1~10年的病
有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从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需要1~10年时间,从确诊到脑卒中的发生多为0~4年。虽然它是青年卒中的少见病因,但报道渐多。它就是大动脉炎(TA)。如果一个人经常发热、乏力、头晕、头痛、关节痛、肌痛,或者还伴有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若不严重通常不容易引起重视,即使长年累月。但这却通常是大动脉炎无脉前期的表现。当发展到无脉期,则表现为肢体或器官缺血相应的症状。康复工作不到位!中国不足六成心梗患者1年内能上班
据ChinaPEACE研究的最新数据,我国发病前有工作的心梗患者,近一半患者在发生心梗后1年内没有重返工作岗位。女性、体力劳动者、院内发生不良事件者重返工作的比例低。研究纳入53家医院1566例入院前有工作,且正常出院的心梗患者,平均年龄52.2岁,其中74.4%的患者接受的是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位住院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