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姚焰团队心脏神经消融术有突破(Circulation子刊和Heart,Rhythm接连刊登两篇文章)
阜外医院姚焰教授团队在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上发表的研究带来了好消息。
因此去迷走神经消融的远期疗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随访。但随着消融能量的改进,以及消融靶点的进一步明确,这一技术的疗效将会进一步提高,有望颠覆性改变神经调节性晕厥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传统药物、功能锻炼及心脏起搏治疗策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了右前神经节先消融组(A组)和后消融组(B组)。A组肺静脉隔离从右上肺静脉前缘的右前神经节开始消融,B组肺静脉隔离从左肺静脉开始消融。
该研究发现,先消融右前神经节可有效抑制环肺静脉隔离时发生的迷走反应,增加房颤消融术中安全性。
如何让一颗心脏正常跳动,一直为姚焰团队所思考与致力。他们也在心脏神经上探索性地“动了几动”,颇有所获,比如姚焰教授之前独创的左房神经节丛消融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治愈率超过了90%。
图1 右前神经节先消融组(A组)和后消融组(B组)术中发生迷走反应的对比
一方面,目前国内能开展这一技术的医疗单位甚少,现阶段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及患者对这一新技术尚不了解。
[2] Hu F, Zheng L, Liang E, et al. Right anterior ganglionated plexus: The primary target of cardioneuroablation? Heart rhythm, 2019, 16: 1545-1551.
[3] Yao Y, Shi R, et al. Endocardial autonomic denerv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to treat vasovagal syncope: An early experience in humans.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2, 5(2):279-286.
研究显示,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右前神经节丛消融后,术中即可使心率明显提升[(61.3±12.2)次/min vs(82.4±14.7)次/min,P<0.001],而其他神经节丛消融却只有迷走反应出现。
此外,既往有心外科的研究报道提示,自主神经纤维切除后存在神经再连接现象,其中迷走神经的再连接平均需要1~3年,交感神经的再连接需要半年左右。
结果显示,A组发生迷走反应的比例显著低于B组(1/40 vs 25/40,P < 0.001)。
参考文献:
[4] Sun W, Zheng L, Qiao Y,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vasovagal syncope: Long-term outcome of endocardial autonomic modific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J Am Heart Assoc. 2016, 5: e003471.
研究者指出,虽然去迷走神经消融发展至今已经取得卓越的成效,但目前仍然缺少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好手段,不过其重要术式环肺静脉隔离,经常因消融损伤到外膜的自主神经节丛而引起术中迷走反应,有没有好办法预防?

而该团队近期在Heart Rhythm就首次报道,右肺静脉口前外处的右前神经节丛,是消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靶点,近远期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抑制晕厥复发。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自主神经节丛定位方法及消融策略尚不统一,探索出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1] Hu F, Zheng LH, Liu SY, et al. Avoidance of vagal response during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effect of initiating isolation from right anterior ganglionated plexi.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9, 12: e007811.
据介绍,目前已知心脏至少有7组固有的自主神经节丛,分布广泛且可能互相影响。其中5组主要自主神经节丛分布于左心房肺静脉口周围,包括左上、下神经节,左侧神经节,右前神经节,右下神经节。
(Hu F, et al.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9, 12: e007811.)
这里的这个右前神经节值得一提。
常加班,血压会升高!加拿大研究
近年来,时有医生、程序员、互联网从业人员、媒体人等加班后猝死的新闻见诸报端。很多人在扼腕叹息之余,却依旧逃离不了加班的命运。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加班对身心健康尤其心血管健康是有明显损害的: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超11小时,房颤风险与心梗后的房颤风险相当,中风风险增加33%,冠心病风险增加13%,糖尿病风险翻倍;平均每天工作超8小时,高血压风险增加40%以上;冬季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最高!安贞医院研究称,满月期,A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率也较高
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6:51:50
0004警惕家族性高胆醇血症:十几岁就可发生心血管意外
阜外心血管医院张沛等分析了14位家族性高胆醇血症患者,发现这些患者均有黄色瘤和(或)腱黄瘤,冠脉病变均累及多支动脉,有10例为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主动脉均成粥样硬化性改变,如主动脉根窦部管壁明显增厚、钙化斑块形成。研究者发现,这些患者小的仅8岁,年龄最大者也不足40岁,12位患者以黄色瘤为首发表现。2例因突发心肌梗死入院,其中1例死亡。日本研究提示,一夜不睡,糖尿病风险就会增加
近期,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即便区区一夜不睡,肝脏产生葡萄糖以及处理胰岛素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因而患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人员指出,既往研究提示,睡眠剥夺与进食增多、运动减少等有关,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但糖耐量异常到底是受进食量或能量消耗影响还是睡眠剥夺所致,目前并不清楚。周围快餐店越密集,心梗风险越高!澳大利亚研究
如今,快餐店到处可见。既往研究表明,吃快餐与心脏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心肌梗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Hunter区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快餐店的密度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新的环境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无论在单因素分析还是在校正年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状态、糖尿病和社会经济状态的多因素分析中,快餐店密度与心梗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在该研究区域,每增加1个快餐店,每年每十万人中会额外发生4例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