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烟酒政策降低5(癌症死亡)
其中癌症死亡数据源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癌症局统计局、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死亡率数据库和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研究所。
这项澳大利亚研究使用了1911~2013年年度人口为基础的时序数据,并评估了1950~2013年头颈癌(唇部、口腔、咽、喉和食道)、肺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肛门癌和肝癌等死亡数据。
如果一个国家很好地管住吸烟、饮酒,会怎么样?
研究者指出,希望这项研究对政府未来烟酒健康行动提供有用信息,并更好将钱花到“刀刃”上,也希望让大众以更明智的态度看待烟酒。
1960~2013年,一系列烟酒管控政策预防了澳大利亚多于5%的癌症总死亡;
1976年引入的随机呼气检测项目,降低了人群饮酒的可能性,于1980~2013年预防了1%的男性死亡和0.8%的女性死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960年开始放开的酒类经营执照管理,与近30年的男性癌症总死亡人数增加0.6%相关。
他们的研究发现:
“我们的研究证实,1960~2013年澳大利亚实施的重要的烟酒公共管控政策与各种癌死亡率的降低是有关的。”研究者指出。
来源:Alcohol and tobacco policies can reduce cancer deaths: study by La Trobe University. Medicalxpress. NOVEMBER 26, 2019.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提供了部分回答说:很好,癌症死亡率明显降低。
1976年澳大利亚通过严禁电视和广播中发布烟草广告,这导致1980~2013年,男性和女性癌症总死亡率(不包括肝癌)分别降低了1.9%和2.2%;
但是如果管控一放松,不良后果也“立竿见影”:
澳大利亚吸烟和相关癌症死亡率的降低,与1962年和1964年英美发布的烟草对健康影响的报告脱不开干系,在近30年来降低了3%的男性和4%的女性癌症死亡率;
研究者还认为,这种死亡率的变化是在过去20年中看到的,还不足以完全来评估烟酒政策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粮食吃得少,房颤风险高
近日,据HealthDay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长期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显示,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度(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比例为45%~52%)的人相比,长期摄入量较低(总热量占比不足45%)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18%。研究者还发现,不论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房颤发生风险均升高。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幅54.5%!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肺癌死亡位居前三
近期,《2005~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在本刊公布。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阻肺(COPD)和肝癌是导致我国居民寿命年损失、缩短生命长度的前五位死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幅最大,达54.5%。2005年和2017年中国死因顺位及其变化率2017年,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9.4/10万,占总死亡的20.2%。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3:30:03
0000阜外学者教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但鉴于其病理生理特征较为特殊,围术期处理常存在较大的挑战。围术期怎么处理才更安好?近期阜外医院王水云和于钦军等在我刊进行了阐述。术前评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NYHA心功能分级,是评估患者心功能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和评估的金标准,超声心动图不能完全确诊者,可以做CMR检查。浙江阿姨反复发热找不到病因……“真凶”竟是它!
来源:FM93交通之声春暖花开,户外活动明显增多。但是大家在畅玩的同时,一定要警惕不要被蚊虫叮咬。4月19日,记者从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了解到,该科几天前收治了一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抽丝剥茧终于找到“真凶”4月7日,北仑区69岁的王阿姨(化名)因反复发热、全身乏力持续了4天后,被送至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通过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发热。健康号2023-04-20 16:14:050000【最新研究揭秘】比饱和脂肪危害更大的东东就在你我身边
病从口入,对于糖和饱和脂肪哪个对心血管健康更具侵蚀?近期发表在ProgressinCardiovascularDisease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糖比饱和脂肪要“毒”,尤其是精制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