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儿高(房颤风险高,美研究称,身高每增加2,54,cm,房颤风险增3)
结果显示,与身高相关的遗传变异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这提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即使校正了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房颤危险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牢不可破。
之后研究者应用同样的统计学方法对宾夕法尼亚洲医学生物库中近7000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身高以及与身高相关的遗传变异与房颤粉线密切相关,而且这种风险独立于传统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危险因素。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如何应用人类遗传学来更好了解常见疾病的致病风险因素,同时也演示了将大量已发表研究的汇总水平的统计数据与机构生物库个体水平数据结合起来对疾病进行了分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Taller people have increased risk for developing atrial fibrillation. NOVEMBER 13, 2019.
身高是个有意思的健康符号,比如有研究显示个儿高的人患癌风险高;个儿高腿长的人不易得糖尿病;个儿高和矮的人住ICU,个儿高的人命长。
研究显示,与平均身高5英尺7英寸(170 cm)的人相比,个儿高的人,身高每增加1英寸(2.54 cm),房颤风险就增加3%。
研究者认为,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将身高纳入房颤风险评估工具或有助于更好判断房颤风险。尽管当前指南不建议广泛筛查房颤,但该研究表明,对于非常高的人群或会得益于房颤筛查。
之前一些观察性研究已发现身高和房颤的关系,而这项研究分析了人体测量学遗传调查(GIANT)联盟中70万余个体的数据,以明确与身高相关的遗传变异。还对房颤遗传学(AFGen)联盟中50万余人进行了研究。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则可能首次证明个儿高可能与房颤存在因果关系。
日本研究称,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用螺内酯获益不大
既往研究显示,螺内酯、依普利酮等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有助于改善稳定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尤其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的生存率。6月21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住院患者,出院时应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不能降低死亡风险,仅能减少30%的1年心衰再次入院风险。研究者认为,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益处较小。四成中年人冠脉粥样硬化!Circulation瑞典研究
近期,瑞典一项研究使用冠脉CT发现,在普通人群中,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很普遍。研究应用冠脉CT发现,42%的人有动脉粥样硬化,5.2%有至少50%的狭窄,即每10人中就有4人有无症状冠脉粥样硬化,每20人中就有1人有明显血管狭窄。其中,1.9%的人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近端病变或三支病变,8.3%有非钙化斑块。【大数据,大梦想】中国三级医院1950万例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报告:18%的患者有心血管病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路霞教授等发布了中国慢性肾脏病(CKD)监测数据系统的首个年度(2014年)报告。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K-NET)由已故的王海燕教授发起,于2013年正式启动。该报告分析超过1950万例住院患者数据。同期述评题为“大数据,大梦想(BigData—BigDreams)。”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56:12
0000安贞医院赵冬等Circulation发文:急性冠心病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事出有因”
为什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女性患者院内死亡率要比男性高?是女性本身性别原因所致?近日,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等在Circulation发表的研究表明,除了由于女性患者年龄大、临床情况较差外,女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比男性差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者指出,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改进计划,来解决不同性别患者管理质量差异,改善女性患者预后。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年龄69岁,而男性仅61.1岁,合并症也更多。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3:27
0000中国50万人群调查,每天多次排便者,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50余万人平均随访10年的数据发现,每天排便多次者,未来5年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研究者提醒,异常增加的排便频率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症状,应该在自我健康管理和结直肠癌早期筛检的实践工作中加以重视。研究者指出,一般认为便秘会使粪便中的毒素在结直肠中长期聚集,从而更容易导致结直肠癌。但包括本研究在内的多数前瞻性研究都不支持这个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