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研究,新发现35个与人类血脂水平相关的新脂质基因变异)
然而,研究者称,传统脂质与脂类的遗传相关性较低,而且这些传统脂质的测量方法并不能检测到人体血浆中所包含的数百种同样称为脂质的分子成分,这其中许多脂质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脂质具有遗传性。尽管饮食对循环脂质有预期的影响,但遗传因素解释了10%~54%的变异性。
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称,发现了35个与人类血脂水平相关的新脂质基因变异,其中10个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
血脂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传统的血脂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通常被监测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脂质研究,研究者在2181名受试者中对141种脂类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然后在511700个个体中对25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分析。
研究小组利用了英国大型生物库和FinnGen队列,分析了从健康登记数据中获得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25种表型和已识别的变异之间的关联。
来源:Rubina Tabassum, et al.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uman plasma lipidome and its link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Published: 24 September 2019.
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35个基因位点,这些位点至少与一种脂类水平相关。
除了加强目前对循环脂质遗传决定因素的了解外,这项研究还强调了脂质组学在以脂质水平和心血管疾病为重点的遗传研究中的潜力。
这项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脂质测量方法相比,以循环分子脂质水平为重点的遗传研究更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风险的预测和治疗。
研究者强调,与传统的脂质测量方法相比,脂质组学提供了更高的统计能力,从而有更好的机会识别样本量小得多的脂质调节基因变异。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他们发现,在影响脂质代谢的35个基因位点中,有10个位点(包括COL5A1、GLTPD2、SPTLC3、MBOAT7和GALNT16)也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时使用基因组学和脂质组学方法获得全基因组数据。
俯身呼吸困难心衰,预后更差!湘雅研究
2012年,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呼吸困难:通常表现为患者在30s内弯腰俯身时出现以呼吸急促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即俯身呼吸困难。(具体检查方法是,患者坐在椅子上,弯腰触摸脚部,若在俯身30秒内发生呼吸困难,则考虑存在俯身呼吸困难)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欧尽南、曹立芳与湘雅三医院盛春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有这种呼吸困难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状态更差,临床不良转归风险增高。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1:560000一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报告,却并非他汀引起!
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和酱油色尿,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李彬、刘文豪就遇见这样一位患者,不过不是他汀类药物“惹的祸”。患者为71岁的男性,因“周身酸痛3天、血尿1天”就诊。该患者无其他疾病史、过敏史、外伤史及手术史,只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高脂血症5年,未治。服用激素,要注意监测血糖!
临床上很多疾病均需要用到糖皮质激素,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糖不同程度的升高,临床上如何更好处理?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中-大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发生。为此,美国相关指南建议,住院患者无论是否有血糖异常病史,在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床旁监测血糖;无糖尿病病史者至少监测2d血糖,若<7.8mmol/L方可停止监测。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2年死亡率为10.6%! CAMI研究新分析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死亡率为10.6%。研究还发现,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13个,包括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史、住院期间未接受再灌注治疗、Killip心分级、ST段压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血清钾。JAMA刊登北京13例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全部康复,有1人与武汉无关
2月7日,JAMA杂志刊登了北京市收治的13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这13例患者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文章发表时,这13例患者全部痊愈了。作者认为,这些患者均为轻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4岁;有儿童2例(2岁和15岁),男性10例(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