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预防肥胖最重要,要从怀孕开始)
明显减少瘦体重,易增加电解质紊乱,出现痛风;一般为医院管理用膳食,需要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严格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6. 高蛋白膳食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每天进行适当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练习,2 d/周,隔天进行。
有益于体重控制和代谢改善,但易出现营养代谢紊乱;不适于孕妇、儿童和青少年减肥;不适合长期使用。
而肥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儿童期开始,可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结。
短期快速减体重,瘦体重丢失增多;低碳不能长期使用,通常不可超过 1 个月。重度肥胖(体重指数>35 kg/m2)可以在营养师或医生指导监护下使用。
饮食和运动干预都是预防肥胖和减肥的重要手段。怎么科学吃和动?
具体到减重,常用的饮食方案有以下几种:
5. 轻断食/间歇式断食膳食
最后补充一句,为了管好体重,给自身健康和形象加分,至少每周测量一次体重为宜。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50%~60%:20%~30%:15%~20%。
减脂,保留瘦体重;更适于伴有高甘油三酯和高总胆固醇的成年肥胖者;(2)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使用时间不宜超过半年;不适于孕妇、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以及肾功能异常者。
以多维营养素粉或能量棒等非正常的餐饮形式代替一餐的膳食。
老年人
蓝皮书指出,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膳食要健康平衡,建议平均每日至少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作为限能量平衡膳食的一餐,可有效减低体重和体脂;是营养素补充和减少能量摄入的一种方式,但非可持续饮食方式。
基于低能量膳食,蛋白质摄入占总能量20%以上,以肉类和蛋类等高蛋白食物为主或添加蛋白粉。
7. 低碳、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1)控制在3349~5023 kJ/d,比正常能量摄入减少50%左右;
1. 限能量平衡膳食
4. 代餐
儿童青少年
中至高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25~60 min/d,4~7 d/周。适当抗阻训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 低能量平衡膳食
加一点遗传基因,加一点环境因素,加一点不良行为习惯,排列组合一下,各种肥胖就出炉了。
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项目也是肥胖预防项目重要手段和目标,不同超重肥胖人群运动量建议如下:
可有效降低体重和体脂,易出现营养代谢问题,需要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需在营养师/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2)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50%~60%:20%~30%:15%~20%。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 min/周,最好200~300 min/周,3~7 d/周,30~90 min/d;抗阻训练2~3 d/周,隔天1次。
2019年4月发表的《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指出,预防是肥胖控制的根本,预防要从怀孕开始;婴儿、老人都应把预防超重作为终生坚持的目标。
每周5 d正常进食,其他2~3 d(非连续)则摄取平常膳食1/4的能量(男2 512 kJ/d,女2 093 kJ/d),即5︰2膳食模式。
成年人:
3. 极低能量膳食
可有效减重,降低体脂,改善代谢,易长期坚持达到减肥目标,无健康风险;适于所有年龄阶段及不同程度的超重及肥胖人群。其特点:
每天限制饮食在1674~3349 kJ/d。能量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受到严格限制。
(1)每天膳食碳水化合物在 20~90 g间。基于低能量,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40%,脂肪占30%~60%;
(2)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不适于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增加全因死亡风险;短期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升高;血管壁受损;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增加结肠疾病风险因子;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骨质流失;易导致抑郁、愤怒等精神症状。
来源:王友发, 孙明晓, 薛宏, 等. 《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解读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9): 875-884.
孕产妇
(1)控制在男6279~7535 kJ/d,女5023~6279 kJ/d;或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减少 2093~3139 kJ/d;
没有运动禁忌证情况下,中低强度有氧运动,15~30 min/d,150 min/周,以步行、游泳、水中运动为主。隔天1次,不能连续两天不锻炼。适当抗阻训练,2 d/周。
(2)碳水化合物≤总能量的20%为极低或无碳水化合物膳食,常指碳水化合物在20 g以下,仅从蔬菜水果中获得。
天津医院学者JAMA刊发Meta分析,>50岁常规补钙或维生素D不能预防骨折
很多老年人热衷于补钙片和维生素D预防骨折。近日,天津医院曾宪铁、赵嘉国等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纳入5万余中老年人的Meta研究显示,不管是补钙,还是补维生素D,还是钙维生素D,都不能预防骨折。而且研究还显示,这样补不仅不能降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甚至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还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为此,研究者不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规补钙或维生素D。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国人肝酶升高者,糖尿病危险高
近期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对万余国人追踪4年的研究发现,肝功能不好,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尤以前者为甚;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却与糖尿病的发生无关。研究者认为,如果能够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其中机制,或许改善肝功能就是预防糖尿病的潜在靶标。全球医院250强公布,中国大陆仅4家上榜,我国医院究竟强不强?
近三个月,国际两大知名医院排行榜单陆续放榜。当怀着期待打开排行榜,渴求从中找寻我国医院的影子时,却发现需要手拿放大镜,才能找到——2023年3月,美国时政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联合数据公司Statista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最佳医院”排名中,并无中国大陆地区医院的踪影;健康号2023-04-17 16:09:330000高润霖院士述评中国冠心病防治之路:预防、规范、急救和基于互联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重要环节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首要致死原因,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沉重,据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在本刊2017年第一期杂志上,主编高润霖院士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冠心病负担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出路。我国冠心病疾病负担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7:52:440000介入治疗无症状瓣膜病,时机还不成熟!欧洲心脏病杂志文章
目前,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何时干预,仍存在争议。欧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不仅取决于瓣膜病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持久性。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尚不推荐治疗无症状的严重瓣膜病。文章指出,干预时机的确定需要仔细权衡介入治疗手术和晚期并发症的风险与延迟介入治疗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2:55:480000